什么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也叫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最常见的是由于肩峰、喙肩韧带和肱骨头间的软组织与肩峰、喙肩韧带碰击,造成这些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引起疼痛,有时甚至发生嵌顿。构成本综合征的疾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和肩袖退变等多种病例变化。
哪些症状为你拉响警报?
肩峰撞击综合征早期,运动肩部能感觉到肩部骨与骨的摩擦或者弹响,严重一点的进行肩外展和上举会疼,疼痛范围一般在外展上举的60°~°之间,这个时候疼痛一般为肩的前侧。有的患者,在肩部活动过程中感觉到肩关节内有响声,会更大范围的活动肩关节,希望将这种声音磨没,然而往往是造成更严重的损伤,甚至引起肩袖撕裂!
肩痛根源要知道
肩关节是被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块肌肉和肌腱构成的肩袖所包绕的,这些肌肉包绕肱骨头,起着上提和旋转肩关节的作用,通过这四组肌肉的配合,肩关节能够完成日常上举、外展(向外侧抬胳膊)、旋转等动作。肩峰是肩胛骨的前缘,它在肱骨头的上方,在肩峰和肱骨头之间有一个滑囊。肩关节活动时,尤其是向上抬胳膊的动作时,肩峰下的滑囊将肩峰和肱骨头、肩袖隔开,避免直接发生碰撞和磨损。
肩撞击其实是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每个人的关节内的。当肩关节长期过度的做上举或外展活动时,比如打羽毛球,擦窗、高处取物、伏案工作等日常活动,使得肩峰下滑囊发炎退化,肩峰增生变形,间隙减小,就会导致肩峰和肩袖发生撞击,肩袖肌腱发炎损伤,出现肩关节的疼痛和活动障碍,引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还有一种易导致肩撞击症的因素是肩峰形态变异。从侧边看,正常的肩峰角度是平滑的,但是一部分人的肩峰是存在角度的,甚至是钩状的,于是导致了肩袖、肩峰以及滑囊之间的撞击。
比较不容易被发现的致病因素是肩肱节律的改变。肩肱节律是指手上举做肩外展动作时,肩胛骨会同时作上转动作的规律。正常手臂上举有90°-°是盂肱关节负责,剩下的60°-70°由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负责。两者总和为°。当肩肱节律被打破时就会出现受限的症状。肩胛骨如果固定不动,上臂只能主动抬起至90°,被动抬起至°,如果没有胸锁关节和前锯肌配合,手臂就无法抬高,肩部活动至少降低30%。
肩峰下撞击征早期会导致冈上肌肌腱磨损,此时症状尚不明显。但随着撞击时间延长,不仅肩峰下滑囊被严重挤压发炎,肌腱也会逐渐被磨断,形成肩袖撕裂。
谁才是高发人群呢?
肩峰撞击综合征本身是随着有滑囊退化的过程而产生的,所以患者以长期做上肢运动的人和中老年人居多。但是现在很多白领工作是需要伏案打字,长时间保持耸肩的状态,肩胛骨会向上顶导致肩峰下间隙减小,所以年轻人得这个疾病的越来越多,呈现低龄化趋势。
感觉到肩痛怎么办?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各种球类运动,如羽毛球、网球、篮球等。发现肩部疼痛,关节内有响声,千万不要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做大量肩关节旋转活动,这样不仅与病情无用,还可能引发肩袖撕裂。医院的运动医学科或肩肘外科确诊是不是肩峰撞击综合征。如果是,医生会针对患者肩关节的情况决定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一般,保守治疗会开一些非甾体抗炎药,疼痛较为严重的会考虑注射皮质激素(封闭针)缓解疼痛。
研究表明:大多数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都和肩肱节律改变有关。因此,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应该训练肩胛骨肌肉力量,恢复正常的肩肱节律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来源:全球康复资讯
编辑:王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