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受伤形式,一次崴脚之后就容易发展成习惯性崴脚,这种体验很多朋友都有过吧?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崴脚的物质基础(踝关节结构)及危险因素。
什么是踝扭伤?踝扭伤是指在运动或步行的过程中,超过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牵拉相应的韧带、肌腱、关节囊导致的损伤,主要表现是关节肿胀、疼痛、关节不稳定、皮下淤斑等。其中以内翻损伤最为常见,所以我们重点讨论踝关节内翻损伤。
我们的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距骨三块骨头构成,形成上凹下凸的类似木工的却不完全吻合榫接结构。榫接结构保证了踝关节的稳定性,能够承受全身的重量;而榫接结构留有的间隙又保证了踝关节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性质、地形的地面。踝关节在稳定性和灵活性上似乎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但是相较外踝的隆起、发达,内踝不能很好的限制踝关节的过度内翻,这是导致内翻损伤内在骨性因素。
内在因素除了骨骼以外,还有韧带,踝关节外侧的韧带是外侧副韧带(前距腓韧带、跟腓韧带、后距腓韧带),相较于内侧的三角韧带更加薄弱容易受伤。
除此之外内在因素还有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协调能力等,在此不做赘述。
那么导致外在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是急性踝扭伤的病史,有急性踝扭伤病史的病人再次扭伤的风险会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5倍。这是由于踝扭伤可能会使局部组织发生一些微小的,不完全可逆的变化,影响了踝关节的稳定性,另外在发病期间形成的不良步态也可能使踝关节扭伤的风险增加。
其次是缺乏运动,缺乏运动会脚踝力量弱、柔韧性差,平衡能力下降进而会使人更容易踝扭伤。
另外还有不良的穿鞋习惯,我们的足踝在伸直时是最不稳定的状态,而许多女性出于职业、美观的需求长期穿着高跟鞋,脚踝扭伤的风险就会加大。
最后还有激烈的体育运动、在不平整地面活动、先天关节松弛等因素。
那么遇到足踝损伤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下期为大家详细介绍,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