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通常是因脊柱受到外力打击,导致脊椎骨折,进而引起脊髓受损,也可能是脊髓炎、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病变等疾病所致。可见受损平面以下肢体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或消失,各种反射均减退或消失,病变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膀胱无张力,尿潴留,呈无张力性(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
根据损伤程度分为:
完全性损伤:不存在骶段保留
不完成损伤:存在骶段保留
1.脊髓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2.骶部感觉--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感觉
3.运动功能--肛门外括约肌自主收缩
脊髓休克: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消失
1.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
2.不意味完全性损伤
3.此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
4.脊髓休克消退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损害才能表现
5.脊髓休克不是预后征象
根据损伤平面分为:
截瘫
四肢瘫
脊髓损伤的直接后果:
1.身体瘫痪-不能活动
2.感觉麻痹-感觉丧失或感觉异常
3.骨关节功能障碍
4.大小便控制障碍
5.性功能障碍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的间接后果:
1.压疮
2.挛缩
3.疼痛
4.感染
5.结石
6.心理障碍
绝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死亡于间接导致的并发症,通常发生在伤后数月或数年,包括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营养衰竭、骨质疏松、疼痛、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等。如果患者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治疗,家属也能获得良好的护理学习,则患者不但可以长期存活,并能坐、立、行,甚至参加工作。
脊髓损伤的康复途径:
急性期:
1.体位保持:预防避免出现肌腱、关节痉挛。
2.呼吸训练:通过呼吸肌的锻炼改善呼吸能力,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以及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锻炼方法。
3.被动活动:对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引挛缩的肌腱、关节囊和韧带,恢复和保持关节活动幅度的作用。
4.坐起训练
5.站床训练:克服体位性低血压
恢复期:
1.物理治疗:蜡疗、功能性电刺激,气压。
2.翻身训练:垫上支撑、垫上移动等训练。
3.功能训练:提高肌肉收缩力量;改善关节活动;提高膀胱功能。
4.转移训练:患者在可独立长时间坐在轮椅上之后,练习轮椅和床面之间的转移。
5.代偿适应:矫形器应用;清洁导尿;使用拐;使用轮椅。
6.步行训练:站立到行走的过程,可在双杠内进行,循序渐进。
7.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床上活动、穿脱衣物、进餐、洗漱、阅读、书写、使用电话等
8.心理干预:患者会经历休克期、否认期、抑郁或焦虑期,治疗师和家属针对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截瘫的预后估计:
①颈4平面,需要辅助呼吸,生活高度依赖帮助。
②颈6平面,可手驱轮椅,独立穿上衣,基本独立完成转移,生活中度依赖。
③胸6平面,可用长腿支具短距离步行,生活大部分自理。
④胸12平面,长腿支具扶拐步行,长距离仍需要轮椅,生活基本自理。
⑤腰4平面,短腿支具扶手杖步行,不需要轮椅,生活基本自理。
作者简介:
刘熙硕,康复治疗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运动康复专业,擅长脊髓损伤、各类骨关节疾病的围手术期功能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以及颈、肩、腰腿痛患者的保守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