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冲击波是一种通过空气或气体传导的机械性脉冲压强波,将气动产生的脉冲声波转换成精确的弹道式冲击波,通过治疗探头的定位和移动,利用其独特的空化效应、成骨效应、代谢激活效应、镇痛效应可以改善局部血细胞携氧功能,加速微循环,从而松解组织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01
该治疗技术的临床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肌肉、筋膜、肌腱、关节等软组织疼痛,尤其对软组织粘连和肌腱钙化有非常好的疗效。
颈肩部
颈椎病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肩峰下滑囊炎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肘部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肱骨内上髁炎(高尔夫球肘)
手腕
腱鞘炎
手指关节炎
腕管综合征
膝部
髌腱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
足部
足底筋膜炎
跟腱炎
跟腱短缩
腰背
腰背肌肉筋膜炎
腰三横突综合征
骨组织疾病
骨不连
骨折延迟愈合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其他疾病
患者治疗部位一般表现为疼痛、酸麻、硬结、僵硬以及关节活动度受限,而冲击波是一种撕裂破坏、修复再生的冲击作用。在进行治疗前建议可通过手法、被动训练或理疗进行“热身”治疗。比如对距骨损伤部位治疗前做踝关节活动度手法,治疗腿部肌肉痉挛前做肌肉放松按摩,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前做微波治疗促进微循环。
总结操作手法:
概括一句话“四步骤,面点面”。第一步.先低压高频放松梳理,一般2bar、10—12HZ冲击局部组织,这是“面”。第二部:加压平移找痛点,一般2bar,6—8HZ,这是“寻点”。第三部:高压低频打痛点,定点加压,一般2.2—3bar、6—8HZ,这是“点”。第四部:高压低频放松梳理局部组织,这是“面”。
注意事项
a.治疗前患处需涂抹耦合剂,禁止空枪状态下扣动扳机。冲击头未接触患处时禁止开启输出,以避免对设备和患者造成非必要损伤。
b.冲击波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组织的红肿、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过性的,治疗后1-2天就可以缓解或者消除。
c.治疗后,当天请多饮水,促进循环,排出炎性物质。
d.一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初期,尽量减少运动或者局部损伤处的发力,期间需注意休息1-2周,使治疗部位充分痊愈。
以上资料,仅供学术交流使用
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让世间多一点爱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