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4岁,发现左侧足底肿胀、间断性疼痛20年,加重2个月。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足底内侧肿胀,偶有疼痛,与长时间站立及活动有关,可自行缓解,曾行超声检查,诊断为:血管瘤,未治疗,近2个月局部疼痛程度及频率均加重,影响行走功能,行MRI检查明确诊断后就诊。
诊断与治疗:
左侧足底静脉血管畸形。MRI在T1加权相为低密度T2加权相为高密度,符合静脉血管畸形诊断,既往曾被命名为: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血管畸形的疼痛,一是由于局部血栓形成引起,多经过1~2周缓解,之后血栓机化,可形成静脉石,触诊为质硬小结节;二是因为病变增大,压迫周围的组织结构。目前患者局部疼痛,程度及频率影响日常行走功能,是理想的治疗时机。
该患者为弥漫性病变,界限不清,涉及到足底肌腱、血管及神经,手术完整切除难度及副损伤大,不作为首选;硬化剂能够微创、有效的达到局部硬化、缩小的目的,由于每次注射量受限,效率较小;电化学治疗可以破坏瘤体最大部分,结合术中硬化可以达到最大程度\范围的治疗,短期缓解症状;
术中应用4根18G套管针穿刺,治疗时间40分钟,电量库仑,1%聚多卡醇30mg,出血5ml,术后6小时可下地活动,无明显疼痛。
术中自病变边缘穿刺
置入铂金电极针
治疗结束
总出血量
术后两天出院,局部无压痛,红色为治疗范围
总结:
足底静脉血管畸形在无症状时可选择观察或硬化剂注射;
硬化剂注射需避免过量、加压注射,以防溢入动脉内造成严重后果;
电化学治疗时应用套管针充分保护皮肤,避免灼伤。进针依MRI\超声引导,避免损伤神经\动脉血管;
图文:樊雪强
编辑:朱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