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怎么也fei不出
要说昨晚《脱口秀大会》反跨年最惊喜的嘉宾,
对橘来说可能就是从容中略带一丝紧张的陶勇医生了。
一上来先调侃了一把开麦人*↓
夺损,
陶医生,没看出来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说脱口秀也很有一手嘛。
可以考虑多跨跨界。
紧接着他的下一个梗一抛,
橘突然就笑不出来了。
看似轻松的调侃背后,是四五个月的人生至暗时刻。
今年1月,原本正在正常坐诊的陶勇医生突然遭遇了一起暴力伤医事件。
持刀砍伤他的人是他曾经救治过的一名患者。
因为有天生眼部疾病,在经历过多次手术和手术并发症之后面临彻底失明的风险,是陶医生尽心尽力的救治才保住了他的眼球和视力。
不仅如此,因为这位患者家庭困难,陶医生和同事还多次想办法帮他节省医疗费用。
就是这样一个自己曾经尽心尽力帮助、救治过的患者,却成了伤害他的凶手↓
行凶者穷凶恶极,持刀追砍陶医生从七楼追到了六楼才被保安制服。
即使在科室有三个人替陶医生挡刀,一路上也有人不停阻拦,陶医生依然被砍成了重伤,造成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颅骨外伤、枕骨骨折、失血毫升。
最惊险的,头上的一刀稍微再偏一点点就伤到了颈动脉↓
在ICU躺了整整两周,命是保住了,左手却因为伤到了神经和肌腱再也无法拿起手术刀。
原本可以操作高精度眼部手术的双手,变成了现在吃碗馄饨都会受伤的模样↓
在《鲁豫有约》的跟拍视频里,接受康复治疗的陶医生失去了一贯淡定风度翩翩的形象,电击治疗的痛苦让他忍不住在镜头前痛呼出声↓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向来温和乐观的陶医生能在镜头前失态至此,可想而知是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然而这样的康复治疗,是他每天都必须要接受的。
原本是天之骄子、医者仁心,却不得不被迫更改人生的轨迹。
在陶医生的新闻刚出那几天,微博有人这样总结他的履历↓
27岁博士毕业,35岁就医院的主任医师,57篇SCI论文,三项国家专利。
师妹形容他是”大神一样的人“↓
最重要的是,不仅在科研和专业上成就突出,陶医生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众人抱薪者”。
在脱离生命危险首次苏醒后,他口述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朗读者》的采访中,陶医生讲了一个对他从医生涯至关重要的故事。
年轻时参加眼科公益项目健康快车时,陶勇遇到了一位失明多年的晚期白内障患者王阿婆。
当时火车上恶劣的手术环境,加上王阿婆腹部的肿瘤,棘手的病情,陶勇他们原本不打算冒那么大的风险给王阿婆进行手术。
是王阿婆一句“想亲手给自己做一件寿衣”的愿望改变了陶勇的想法↓
因为江西的风俗是人只有穿着亲手做的寿衣才能见到“那边”的亲人。
为了满足王阿婆想要和家人在“那边”团聚的愿望,陶勇克服所有困难为王阿婆做了这次手术。
即使他明知道,王阿婆重获光明后的生命也所剩无多。
王阿婆在术后一个星期就过世了。
她用那七天为自己缝制了一件寿衣,口袋里放着丈夫和儿子的照片,然后委托联络员告诉陶医生,
谢谢他帮她找到回家的路↓
然而陶勇却说,这一次勇敢,不仅救了王阿婆,也救了自己↓
这之后他选择了眼科中最具挑战性的葡萄膜炎,想把光明带给所有人↓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他心中最在意的,永远是如何治好眼前的病患,不论他们是穷得付不起医药费↓
还是HIV的感染者↓
台免费手术是什么概念?
每天做一台的话,要做七年。
平时做事争分夺秒,上厕所都是用飞奔的陶医生,在被砍伤天后就恢复了出诊。
因为他说,还有患者在等着我。
即使再也做不了手术,但
“治病救人不一定是在手术台上。”
经历过黑暗,依然愿意手捧光明。
陶勇在原来的诊室坐诊,只是护士叫号患者进入后,门会被快速锁上。
诊室内部的结构也变了,一堵墙被粗糙地打穿,各个医生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互相走动。
陶医生在脱口秀中也调侃,医院给他的办公室开了个后门,跑的时候多条路↓
好笑又真实,因为没有人能保证这种恶性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医院,从来就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
然而陶勇在自己的随笔集《目光》医院:
”这里充满着病痛、难过和焦虑,但这里也同样生长着爱和希望。“
在他恢复问诊后,每一位来看病的患者都带了礼物。
从水果鲜花到地方特产,比起来看病,更像是探望许久不见的朋友。
陶医生开玩笑地说“没有空手来的。”
在这次伤医事件中,陶勇看到的更多是感动。
事发时,是三个替他挡刀的人救了他一命。
其中一位,是他患者的母亲田女士。
恢复问诊后,陶医生又一次见到了田女士,两只伤痕累累的手握在一起,更像是一种善良的传递。
听闻他受伤后,还有患者母亲联系他的师妹,想把自己的手捐给陶医生↓
还有看重他像看重自己的孩子一样,真切地心疼着他的病人家属↓
师妹说他是精力旺盛的理想主义者,他好像也确实是这样,做不了手术,就去搞科研、带学生↓
由于身体原因一天限看十个号,那他就休息时在微博免费问诊↓
甚至还发起了#忙起来是对最后的尊重#话题,用自己的影响力带着大家一起变好↓
这一次的创伤不仅没能击倒他,反而让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