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高大的艾克热木江·阿尔肯,抽屉里时常备有针线,厚实宽大的手穿针引线、针脚严密,一丝不苟地练习缝合。《欢乐颂》里赵医生的生活为人所羡慕,现实中的骨科医生却没有那么安逸。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艾克热木江,感恩*多年的培养,怀揣对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热忱,来到新医大五附院骨一科工作,科室忙碌的环境与好学的氛围让艾克热木江欣喜。开医嘱、写病历、换药、拆线、查房、上手术,一天十几个病人的工作量极大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老师、书本、病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
艾克热木江至今还记得时任骨一科主任的曹鹏,离世前一天的场景,“曹主任手上打着吊瓶,指导我处理一例疑难病例,和平时工作时一样严谨认真。”曹鹏走后,对科室人员触动很大,艾克热木江坦言自己一度不知道要干什么了,“科室正常运转、越来越好是曹主任生前的希望,我们都不能辜负他。”择一事、匠一心、终一生,他很快和科室同事一样,化悲痛为力量,以*员本色传承骨一科敬业奉献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做好当下的工作。
外科医生的培养过程漫长而艰辛,纸上得来的书本知识终需躬行。病情的诊断、方案的确定、手术的实施,除了勤学苦练没有捷径。传统的骨科手术除了用常规的刀剪钳针外,还有电钻、骨锤、钢板和螺钉等手术工具,平时的工作就是敲敲打打,修修补补,把断了的接上,把缺损的修补,把坏死的去除,因此骨科医生常被调侃为“木匠”。
匠心源于对老师技艺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多则熟,熟则精,精则悟。“手术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在成长的历程中,也许会不时遭遇惊涛骇浪的拍打,老师的提醒让艾克热木江认识到只有充分参与才能蜕变成才。艾克热木江手术前看解剖,手术时当助手,每一场手术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艾克热木江第一次见到了以往只存在于书本中的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患者来院时双臂肿胀、动脉搏动弱,肌肉和血管均受压,由于病情判断准确,手术处理快速,病人保住了双臂。
艾克热木江第一次完成了急诊患者的神经、血管吻合,肌腱缝合术。19岁的患者为情割腕自杀未遂,连砍自己三刀,第一刀下去就露出了骨头。“桡动脉里的血就像田里的水,水流畅通则田不干。”感到惋惜的艾克热木江在张华的鼓励下,打开血流如注的断裂血管,紧张很快就被高度专注所替代,他辨别出根根血管、肌腱、神经,加压包扎,小心缝合、精细修复,看到患者手掌颜色逐渐恢复至红润,摸到手指皮肤的温度逐渐恢复正常,艾克热木江内心的大石头落了地。
匠心源于对患者健康的责任与坚守。对于医生而言,患者也许只是你救治过的成千上万人中的一个;但对于患者来说,医生可能是他一生命运的转折者。
年的一天凌晨4点,一位工地干活的农民工陶某,不幸被大货车卷入车底,工友用冰水和塑料袋包裹着他血肉模糊的小腿、包扎住被绞到难以分辨的手,医院,陶某已经失血性休克,性命危在旦夕。
艾克热木江回忆当天的场景历历在目:“病人和我同龄,由于工友处理伤口不当,造成感染,左小腿已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骨一科的高年资医生接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患者为左小腿离断伤、骨盆骨折、左股骨干骨折、右手掌骨多处骨折并毁损伤等多发伤。
左小腿截肢不可避免,右手的去留有赖于医生的决定。艾克热木江在老师们的选择中看到了医者初心:“我们把右手手掌和五指截掉只需花半小时,而再次探查血管,清创、修补创面,以求保护拇指功能需要花5小时,医生麻烦一些,风险大一些,换来的4小时差别会改变病人一生的命运。”于是艾克热木江和老师们再次探查和缝合血管,尽最大限度减少手功能的损坏,最终保住了患者的大拇指和掌功能。
患者64天后康复住院,坐着轮椅逐个感谢医护人员。他的乐观给艾克热木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了。
年轻,不可看轻,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艾克热木江以此为座右铭,用实干担当、拼搏奋斗践行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写就对医疗事业的忠贞不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