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肩袖损伤,可以往下区分成肩袖肌腱炎和肩袖撕裂-断裂。前者疼痛定位一般局限在肱骨小结节,后者可能在肌肉的起点(骨与肌腱移行处)或是肌腱与肌腹移行处。小撕裂可以先制动,等待自行修复,但时间长了可能伴随广泛疼痛粘连、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继发肩周炎。大撕裂一般选择镜下修复,逗号征(粘连+撕裂)是确诊金标准。肩袖肌群一般与肩周炎构成鉴别诊断,鉴别要点包括年龄、病程、明确的外伤史、疼痛定位、活动受限的方向等。
肩胛下肌的功能是使肩关节发生内旋运动,与冈下-小圆复合体在肩关节在内外旋功能上形成拮抗,而肩袖肌群是深在的扁肌,又共同维持盂肱关节的稳定性。因为在肩胛骨的深面,故一般认为也有一定的将肩胛骨稳定在胸壁的作用。
压腹和抬离试验(肩关节分别在腹侧和背侧做肩关节内旋的动作)是区分肩胛下肌敏感性良好的体查,也是康复治疗中比较常用的肌力训练方式(等长收缩-抗阻)。早期的制动+系统的对症治疗,症状改善或消失的,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常用的包括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肩胛带的稳定性训练+姿势技巧纠正。如症状加重或无明显改善,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的,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循序渐进重复上述步骤,这是康复治疗的*金公式。手法和物理治疗方面,了解上述讨论到的容易粘连的位置,比如结节间沟、肩峰下间隙等,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这里特别提一提超声波治疗,对于肩胛下肌这种“藏得比较深”的肌肉,就是要用超声这种作用层次可以到达比较深的、特长在于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治疗方式。而选择合适的声头的放置位置和放置角度,会让治疗更加事半功倍。下次我们聊聊“三边孔”和“四边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