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选择题
1、小腿前群肌肉神经支配(都由腓深神经支配)
胫骨前肌(腓深神经)、拇长伸肌(腓深神经)、趾长伸肌(腓深神经)
2、坐骨神经支配
大腿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3、受两个神经双重支配的肌肉
耻骨肌(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指深屈肌(正中、尺神经)、蚓状肌(正中神经、尺神经深支)、臀大肌(臀下神经和坐骨神经分支)、闭孔外肌(闭孔神经和骶丛分支)
4、腹股沟股疝及斜疝区别
腹内器官组织通过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称为股疝。股疝是腹外疝一种,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
斜疝属于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因此腹壁下A是区分斜疝与直疝的标志。
5、屈髋、屈膝的肌肉
屈髋的肌肉有:髂腰肌(腰大肌+髂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
屈膝的肌肉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腓肠肌。
缝匠肌既能屈髋又能屈膝。
6、胫神经的走形与支配
为腘窝内的坐骨神经的延续,伴胫后血管行于小腿后群浅、深肌之间,最后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
主要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后肌群,皮支为腓肠内侧皮神经,伴小隐静脉分布于小腿后面的皮肤。
7、正中神经的走形与支配的肌肉
从臂丛内侧束的内侧根和臂丛外侧束的外侧根在腋动脉前方汇合为正中神经主干后,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先行于肱动脉的外侧,至喙肱肌止点处,后由前方转至动脉内侧。继而沿肱动脉内侧一起降至肘窝。经肘窝向下至前臂,传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腱弓在前臂正中下行,与指浅、深屈肌之间达到腕部。在腕部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传经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分支分布于手掌。
支配: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
8、尺神经的走形与支配
为臂丛内侧束的分支,在腋动、静脉之间前臂内侧皮神经深面下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至臂中点附近向后穿过肌间隔,进入臂后区;从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前区。在前臂的上半部被尺侧腕屈肌遮盖,与尺动、V相距较远。在前臂的下半部位于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并尺动、V伴行。
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9、测血压的位置
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的肱动脉处
10、臂丛干、股、束
5根(C5~C8+T1)→干(上干5+6、中干7、下干8+1)→2股(前股、后股)→3束(内侧束、外侧束后束)
外侧束: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
内侧束:胸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
后束:胸背神经、肩胛下神经,腋神经(穿四边孔),桡神经
11、胆囊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寻找胆囊动脉
12、腹膜间位/外位/内位器官
内位:(各面均被包裹)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
间位:(三面包裹)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空虚的膀胱、未妊娠子宫
外位:(一面覆盖)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端
13、九分法(分区、区域内脏、内脏投影所在分区)
两条水平线(两侧肋弓最低点、两侧髂前上棘)+两条垂直线(通过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
右上腹部:肝右叶,胆囊,部分十二指肠,结肠肝曲,右肾上腺,右肾
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大网膜,横结肠,腹主动脉
左上腹部:胃,脾,结肠脾曲,胰尾,左肾上腺,左肾
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部分十二指肠,右肾下部
中腹部:大网膜,下垂的胃或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或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及淋巴结
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精索
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淋巴结
14、肝下间隙
位于肝下面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借肝圆韧带分为左肝下间隙和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左肝下间隙借小网膜和胃分为前方的左肝下前间隙和后方的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15、纵膈
胸骨角和第四胸椎下缘为界将纵膈分为上/下纵膈,下纵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上纵隔:前层有胸腺、上腔静脉和左右头臂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和三大分支、左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胸导管、左喉返神经。
中纵隔:心包、心脏
后纵隔:食管、胸导管、左/右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奇静脉椎静脉丛、纵隔后淋巴结、胸交感干及其分支
16、血供的来源(甲状上/下动脉)
有两套血供的器官
①肝脏: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
②肺: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
③垂体:动脉和门脉双重供血
④脑: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
⑤肾上腺:肾上腺动脉和肾动脉
17、膈肌的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T12,主动脉+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T10,主动脉裂孔左前方,食管和迷走神经前后干通过。
腔静脉裂孔:T8,位于中心腱后部,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腹腔支通过。
18、左右肺根
从前往后——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从上到下:左肺——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右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左肺:肺动脉、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右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19、膈神经
由第3、4、5颈神经前支组成,在前斜角肌表面下降,经锁骨下静脉、动脉之间由胸廓上口进入胸腔,入胸腔后伴心包膈血管,经肺根前方、心包两侧至膈;在左膈上方分支至膈的各部。膈神经除了运动纤维外,还含感觉纤维分布于膈中央部上方和下方的胸膜及腹膜
20、椎前筋膜/颈筋膜深层
位于颈部脏器深面,紧贴颈椎、锥前肌和斜角肌前面,上→颅底,下→上部胸椎、前纵韧带、胸内筋膜。两侧覆盖颈交感干、膈神经、臂丛和锁骨下动脉等结构。在下外方,椎前筋膜包裹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并随这些结构进入腋腔形成腋鞘,该筋膜向后,覆盖颈后肌病附于项韧带。
21、胸导管
全身最大淋巴结,起于乳糜池,向上经胸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在食管后面,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约至第4、5胸椎之间的平面往左经主动脉弓后方至食管左侧,继续上行至颈根部入左颈静脉角。
22、髋关节韧带
①囊外韧带:主要是髂股韧带,位于髋关节的前方,起自髂前上棘,向下以两条纤维束附着于转子间线的内侧和外侧,可限制髋关节的过伸,对防止髋关节脱位有重要作用;耻股韧带和坐股韧带分别起始于耻骨和坐骨,加强关节囊的前后部
②囊内韧带:主要有股骨头韧带,附着于股骨头凹和髋臼切迹之间,内有血管通过,对股骨头有一定的营养作用
23、梨状肌上下孔走形的结构
进出梨状肌上孔的主要结构:自外向内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进出梨状肌下孔的主要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24、腘窝(poplitealfossa)境界及内容物:
境界: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底部(自上而下):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方,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内容:(浅→深):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腓总神经、腘深淋巴结
25、股三角
外上界是腹股沟韧带;外下界是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是长收肌内侧缘;表面是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向内分别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
内容物: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是股神经,腱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
26、膝关节韧带
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膝(前/后)交叉韧带
27、臀部肌肉注射位置
髂后上棘到大转子上缘连线的上方;食指放在髂前上棘,展开与第三指之间;股前外侧部
28、锁骨骨折位置、易伤及的
位置:锁骨中1/3与外1/3交界处
伤及:臂丛、锁骨下A/V
29、肱骨上1/3(外科颈)骨折伤及的血管和神经
位置:肱骨大小结节与胸大肌、背阔肌止点之间
伤及:腋神经、旋肱后动脉、旋肱后静脉(都是穿四边孔出来的)
30、腋窝四个壁
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胸锁筋膜
后壁: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
内侧壁:前锯肌、上四位肋骨及肋间肌肉
外侧壁: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肱骨结节间沟
31、肌腱袖
肩带肌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经过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时与关节囊附着,并互相连接形成一近似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对肩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32、肘窝cubitalfossa:
上界: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下外界:肱桡肌;下内界:旋前圆肌;
内容:肱二头肌肌腱、肱动脉(桡骨颈分支)、肱静脉、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肘深淋巴结
33、鼻烟窝
桡侧界为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是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
34、心包横窦和心包斜窦及指认
心包横窦:升主动脉,肺主动脉的后壁与左心房前壁围成的间隙,大小可容纳一指,心脏手术阻断血流,可经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
心包斜窦:心底后面,位于左、右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心直视手术时,需阻断下腔静脉血流,可经此放置控制下腔静脉的沙袋。
35、弓状线
又称半环线,在脐下4~5cm处,3层扁肌的肌鞘后层均移行为腹直肌鞘前层,鞘的后层下缘形成一凹向下的弓状游离缘
36、颈部和项部分界
以脊柱颈段和两侧斜方肌前缘为标志,可将颈部分为前方的固有颈部和后方的项部
37、椎动脉三角、境界(颈部所有三角)
境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界为颈长肌,下界为锁骨下A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结构:椎A,椎V,甲状腺下A,颈交感干及颈胸N节。
38、颈总动脉分内外的位置
约平甲状软骨上缘处
39、腹膜后隙
位于腹后壁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自膈,向下达骨盆上口处。
40、肠系膜上下动脉和腹壁上下动脉
肠系膜上A:腹腔干稍下方发出(L1)→空肠动脉与回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动脉弓→直动脉→胰、十二指肠、空肠、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
肠系膜下A:约在第3腰椎平面发出,向左下方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支: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
腹壁上A:胸廓内动脉的分支之一。此动脉向下进入腹直肌鞘内,在腹直肌后方分支至该肌,并在脐部与腹壁下动脉(发自骼外动脉)吻合。腹壁下动脉主要营养腹直肌。
腹壁下A:在近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处发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管深环内侧的腹膜外组织内斜向上内,穿腹横筋膜上行于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层之间,至脐平面附近与发自胸廓内动脉的腹壁上动脉吻合,并与肋间动脉的终末支在腹直肌外侧缘吻合。
读图题
1、掌深弓和掌浅弓:
2、肋间外和内:
3、腹外斜和内斜:
可以的话,请帮我转发、分享一下吧!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