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陵
《针灸穴名解》:
大阜曰陵,古代帝王葬处曰陵。尊称其死曰寝息,谀其墓日寝宫,谀其葬仪曰奉安。总之,即长眠安息也。刺此穴可使人寐。穴在掌根阜起处,亦陵丘之象也,故名“大陵”。本穴治喘咳呕血、心悬如饥和心胁痛等症。主治功能为催眠。又大陵为星名,主死丧陵墓之事,在积尸星下。考大陵,积尸两星名义,与其应征事物之理,则大陵之星与本穴应症,颇为合洽。其或古人参合星象,而命此穴之名也。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手厥阴心包经之输穴、原穴
《针灸大成》主治主热病汗不出,手心热,肘臂挛痛,腋肿,善笑不休,烦心,心悬若饥,心痛掌热,喜悲泣惊恐,目赤目*,小便如血,呕哕无度,狂言不乐,喉痹,口干,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瘑疮疥癣。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阴。《中国针灸学》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伸肘仰掌,微屈腕握拳,在掌后第1横纹上,可触及两筋(手臂内侧可触摸到两条索状筋,握拳用力屈腕时明显可见),在两筋之间底凹陷中(相当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大陵(输穴、原穴)在掌后两筋间陷者中。(《甲乙》)仰掌,于腕横纹正中,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甲乙》心痛,善悲,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憺而惊,大陵及间使主之。《大成》心胸疼痛:大陵、内关、曲泽。《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包络主三焦客: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目*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玉龙歌》口臭之疾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直刺0.3?0.5寸;可灸。《千金方》目赤,小便如血。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大陵(输穴、原穴)
手厥阴心包经。
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直刺0.3~0.5寸。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胁胀痛,喜笑悲恐,癫狂,痫,手臂挛痛。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正中神经掌支的分支。
3.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前者位于进针部位的桡侧,后者位于进针部位的尺侧。桡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中部的浅层肌,起自肱骨内上髁,肌束斜向外下方,移行于细长的腱,穿经腕桡侧管,沿大多角骨沟到手掌,止于第2掌骨底的前面。掌长肌位于前臂前面正中线,起自肱骨内上髁,肌束斜向下方,移行于细长的肌腱,止于掌腱膜,由正中神经支配。
4.正中神经:正中神经由臂丛内、外侧束发出的两根合成,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到肘窝,从肘窝向下穿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腱弓,继续行于前臂的正中,在前臂上2/3位于前臂浅、深层肌之间,在前臂下1/3位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经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腕管入手掌。
5.拇长屈肌腱与指浅、深屈肌腱之间:拇长屈肌腱位于进针部位的桡侧,指浅、深屈肌腱位于进针部位的尺侧。指浅屈肌位于前臂浅层肌的深面。该肌起点有肱尺头和桡头,肱尺头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桡头起自桡骨上1/2的前面,肌束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经腕管人手掌,至手指后每腱分为两束,分别止于第2~5指中节指骨底的两侧,由正中神经支配。拇长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外侧,肱桡肌和指浅屈肌的深面,紧贴桡骨的前面。该肌起自烧骨前面中部和邻近的骨间膜,肌纤维向远侧移行为长腱,通过腕管至手掌,止于拇指末节指骨底的掌面,由骨间前神经(为正中神经的分支)支配。指深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指浅屈肌的深面。该肌起自尺骨体上2/3和骨间膜的前面,肌腹向下移行为4个肌腱,经腕管人手掌,各腱穿经指浅屈肌腱两脚之间,止于第2~5指远节指骨底的前面,由骨间前神经和尺神经支配。
该穴的深面为前臂骨间膜。
图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手厥阴心包经巡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
3Dbody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针灸大成》、《中国针灸学》、《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快速取穴彩色图解》、《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图片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大家中医app,视频录自于
3Dbody。图片与视频下皆已注明。明德初心仅作为专业学术分享使用,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