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超声解剖及扫查技术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探头:
肌腹的整体大小、相对皮肤表面的位置关系(深或浅)、皮下组织的清晰度
手部肌肉需要高频小探头(7-15MHz)
大腿或臀部的深部大肌肉选用低频探头(3.5–10MHz)
选用多点聚焦并调整至合适深度,以提高分辨率
宽景成像技术显著提高显示大块肌肉的能力,并有助于测量肌肉内的较大病变(血肿,肿瘤)
患者处于舒适体位接受检查:完全放松、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检查前收集病史,尤其是运动创伤,损伤时间及机制
扫查前触诊有助于精准定位,缩短检查时间
分别在长轴、短轴平面进行,并在肌肉放松及反复活动状态下进行
检查深部肌肉:探头加压有助于降低肌肉浅方软组织厚度
检查肌疝
建议使用足量耦合剂,采用合适体位来增加筋膜内压力以增加疝的检出(腿部前外侧间室肌疝:蹲位)
避免过度加压,可能导致疝的部分或完全还纳
超声横断面易于评估肌肉大小
双侧对比
肌肉低回声与高回声组分的比例反映了肌束与结缔组织的比例,该比例在不同肌肉间不同
纤维脂肪隔的内部结构随年龄改变
短轴切面上,肌肉纹理表现为点样强回声(纤维脂肪隔)分布在低回声肌束间
长轴切面上纤维脂肪隔表现为平行排列的强回声直线
纤维脂肪隔及肌束的有序排列赋予肌肉各向异性的特点
声束偏离垂直肌肉方向导致肌肉呈现低回声伪像
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探查走行于高回声隔内的肌内血管
肌外膜为边界清楚的包绕低回声肌肉的包膜,肌腹内的腱膜起自肌外膜
在复合肌肉中,每一个肌腹都由高回声筋膜鞘包绕,有助于检查者识别肌肉不同的头
相邻的两块并排肌肉的间隙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使肌肉收缩时能够相对滑动,表现为低回声带
神经、动静脉进入肌肉的部位可见筋膜的局部中断
当肌肉筋膜位于皮下组织时,它附着于浅筋膜,难以区分
肌肉收缩时的动态扫查能够显示肌束及纤维脂肪隔的大小及相互关系的改变
短轴切面上,收缩的肌肉通常更厚,回声更低
肌肉向心性收缩时,长轴切面观察肌肉的缩短
超声造影能够定量评价静息及运动后的肌内血流灌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