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肩关节疾病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2.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人骨骼肌肉健康白皮书》.科学出版社,.
3.中国康复医学会.《肩袖损伤与治疗共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中华骨科杂志》年第5期,《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的鉴别诊断》.
前几天,门诊来了个老患者,六十多岁,满脸愁容,一坐下就直皱眉:“医生,我这肩膀疼了大半年,抬胳膊都费劲,睡觉翻身都疼,肯定是肩周炎吧?”
我笑了笑:“您这症状啊,真不一定是肩周炎,反倒更像是肩袖损伤。”
他一愣,半信半疑:“肩袖损伤?没听过啊,不就是肩周炎吗?”
这可不怪他,很多人都以为肩膀痛就是肩周炎,可实际上,85%的老年人肩膀痛,根本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损伤!
听到这儿,你是不是也有点惊讶?肩周炎不是最常见的吗?为啥老年人肩膀痛,大多数是肩袖损伤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被严重误解的“隐形杀手”——肩袖损伤。
“肩周炎”真没你想的那么常见!
说到肩膀疼,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肩周炎”,好像这是一种“万能解释”。但实际上,真正的肩周炎(粘连性关节囊炎)发病率并不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肩周炎反而不是肩痛的主要原因!
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肩膀痛就是肩周炎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名字误导人——“炎”这个字让人误以为是普通的炎症,谁肩膀一疼,就顺嘴说“肩周炎”了。
2.症状相似——肩袖损伤和肩周炎都会导致肩膀疼痛、活动受限,容易混淆。
但实际上,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是两回事!如果把肩关节比作一座吊桥,肩袖就是那几根关键的钢索,负责稳定和控制肩膀的运动。而肩周炎是“桥周围的路堵了”,肩袖损伤则是“钢索断了”!
一个是软组织粘连,一个是肌腱撕裂,治疗方式完全不同!误把肩袖损伤当成肩周炎,不仅拖延病情,还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肩袖损伤:老年人肩膀痛的“罪魁祸首”!
根据《中国老年人骨骼肌肉健康白皮书》的数据,60岁以上的人群中,85%的肩膀痛都与肩袖损伤有关!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肩袖损伤?原因很简单,肩袖的肌腱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老化,就像橡皮筋用久了会变脆、容易断裂一样。
尤其是这几类人,特别容易中招:
·长期过度使用肩膀的人,比如经常干重活的农民、家庭主妇、工人等。
·睡觉喜欢压着肩膀的人,长期挤压,加速肩袖退化。
·有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肩部肌腱供血不好,更容易损伤。
很多老年人并没有剧烈运动,也没受过外伤,但肩袖就是会逐渐磨损、撕裂,导致肩膀疼痛,甚至抬不起胳膊!
肩袖损伤和肩周炎,咋区分?
既然肩袖损伤和肩周炎这么容易混淆,咱们该怎么分辨呢?其实,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测出来!
肩周炎vs.肩袖损伤的区别
最简单的测试方法——“被动抬手”如果你自己抬不起来,但别人帮你抬能抬起来,说明是肩袖损伤!如果别人帮你抬也抬不动,那才可能是肩周炎!
肩袖损伤,咋办?能自愈吗?
很多老年人一听肌腱撕裂,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要做手术了吧?”
别急,肩袖损伤不一定非得手术,大部分轻中度损伤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改善!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
·休息+热敷:减少提重物,避免过度使用肩膀,每天热敷15-20分钟,加速血液循环。
·适当锻炼:比如“钟摆运动”,让肩膀自然下垂,轻轻摆动,促进恢复。
·物理治疗:针灸、推拿、冲击波治疗,对缓解疼痛有帮助。
·注射治疗:严重疼痛时,可以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或局部封闭注射。
但是!如果肩袖损伤严重,比如完全撕裂,那就需要手术修补了,否则肩膀可能彻底失去功能!早发现早治疗,别硬扛!
如何保护肩袖,远离肩痛?
既然肩袖损伤这么常见,我们能做点啥来预防呢?
·避免过度使用肩膀:别总是单侧用力,比如拎重物时,两只手轮换着用。
·睡姿要注意:别长时间压着肩膀,最好抱个枕头,让肩膀放松。
·加强肩部肌肉锻炼:比如用弹力带做肩部训练,让肩袖更坚韧。
·定期检查:50岁以上的人,肩膀有不适,最好做个肩关节彩超或核磁共振,别等到抬不起来才去看医生!
结语:别再“背锅”给肩周炎了!
很多老年人肩膀痛,动不动就说“肩周炎”,但实际上,85%的情况都是肩袖损伤!二者的治疗方式完全不同,误诊误治,只会让肩膀越来越差。
如果你或家里的老人肩膀持续疼痛,不要盲目贴膏药、热敷,而是要搞清楚到底是肩周炎还是肩袖损伤!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肩膀轻松无痛,晚年生活更自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深度好文计划#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