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只是拧个毛巾、拧开瓶盖,手肘竟然传来一阵酸痛,甚至是针刺般的不适。
或者提起重物时,肘关节忽然像断电了一样发软无力。
这种看似小问题的症状其实可能预示着一种较常见的肘部问题——“网球肘”。
这个名字听上去像是运动员的“专属病”,但实际上很多不运动的人也会因此苦恼不已。
什么是“网球肘”?“网球肘”,学名叫“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发生在肘关节外侧的慢性损伤。
别被名字误导,它并不是运动员的“专属”,也不是打网球才会得的病。
简单来说,网球肘是因肘关节周围肌腱反复受压、拉扯而导致的炎症和疼痛。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许多常见的动作,比如拧毛巾、开瓶盖、搬重物、甚至切菜,这些需要反复伸腕或前臂旋转的动作,都可能对手肘造成压力,久而久之形成慢性损伤。
为什么拧毛巾会引发网球肘?在解释这一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肘关节的构造。
肘关节由肱骨、尺骨和桡骨组成,关节周围布满肌肉和肌腱,肩负着旋转、伸展、屈曲等复杂功能。
像拧毛巾、拧瓶盖等动作,需要用到前臂肌肉和肘关节周围的肌腱,在这些动作中,手腕和前臂用力旋转,这时肘关节处的肌肉和肌腱会受到较大的牵拉。
日复一日,这种反复的牵拉和摩擦容易造成微小的损伤和炎症,最终引发网球肘的症状。
日常活动中的潜在风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简单的动作都会为网球肘埋下隐患。
除了拧毛巾,像刷油漆、切菜、甚至打扫卫生使用螺丝刀、锤子等工具,这些看似无害的动作其实都在不断加重肘部压力。
正如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可能经常被肩颈问题困扰,因为久坐和打字会引发这些问题;
同样,厨师、木工、搬运工等人群也更容易出现网球肘,因为他们的工作需要长时间重复一些高压动作,
这些重复性动作使得肘关节肌腱反复受力,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慢性损伤。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网球肘的发生也和我们肌肉的力量不平衡有关。
生活中,我们的上肢肌肉分布并不平均,有些人手腕力量强、前臂力量弱,或者肩膀力量不足,导致平时使用某些关节的姿势不对,形成“过度依赖”肘关节的情况。
久而久之,肘部负担过重,患上网球肘的风险自然就增高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网球肘?网球肘的初期表现是肘部外侧的酸痛和压痛。
用力拧毛巾、握拳,甚至轻轻捏一下肘关节外侧,都可能引发刺痛。
随着病情加重,疼痛可能会向上延伸到上臂或下传至前臂。
严重时,简单的握筷子、拿杯子等动作都会感到疼痛,影响正常生活。
认识不同关节的常见问题不仅仅是肘关节,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的其他关节也经常出现类似的慢性损伤。
比如肩周炎、膝盖痛和腕关节腱鞘炎等问题,也和我们的日常姿势和用力习惯息息相关。
肩周炎常见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群体,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士;
膝关节损伤则容易出现在跑步者和体力劳动者中,而腕关节腱鞘炎则困扰着大量依赖键盘的上班族。
每一种关节病变的根源都和局部肌肉力量不平衡、姿势不当和长时间过度使用密不可分,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减少高强度的重复性动作,预防这些关节问题。
如何预防网球肘?加强上肢力量:
日常锻炼肩膀、手腕和前臂的肌肉力量可以有效减轻肘关节的负担。
可以尝试使用弹力带进行上肢牵伸练习、俯卧撑、轻量的哑铃训练等。
这些锻炼能够帮助你增强肘关节的支撑力。
运动前的正确热身:
尤其在运动时,提前做好热身活动有助于减少损伤风险。
可以通过手腕和前臂的轻度旋转、拉伸,让肌肉和关节预热,帮助肘部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运动需求。
改进用力姿势:
对于一些有特定需求的运动,比如网球或高尔夫球,正确的姿势尤为关键。
击球时要避免“抬肘”或“翻肘”的错误姿势,因为这些姿势会增加前臂肌腱的负担,导致更容易受伤。
运动量循序渐进:
无论是运动还是日常体力劳动,切忌突然加大强度。
如果本来很少锻炼,突然进行大量运动或重活,前臂肌肉群承受的压力会急剧增加,容易出现拉伤甚至慢性损伤。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活动量,能够更好地保护肘关节。
出现了网球肘怎么办?如果已经出现网球肘症状,最重要的是避免继续使用肘关节,适度的休息和自我康复练习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
可以使用冰敷来减轻肿胀和炎症,配合温和的伸展练习来恢复肘部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静养能够帮助症状好转,但长时间的静养可能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影响肘部稳定性,因此恢复期应逐步增加轻度运动量。
此外,若疼痛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疼痛原因,避免进一步损伤。
网球肘看似小问题,实际上可能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日常中,我们要学会保护关节,避免过度使用,增强肌肉力量,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适当的运动和放松,能有效减少关节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