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疼痛很常见,例如走了一天路或者长时间坐车,一般都不会有大问题,疼痛会随着时间消退,然而,如果疼痛长时间不消失,或者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动作,就要警惕了。
疼痛48小时不消失
如果疼痛超过48小时,而且位置比较深,就有必要看医生了,因为膝盖的肌肉很少,有可能是半月板或者软骨的问题,半月板是大腿骨(股骨)和小腿骨(胫骨)之间的缓冲垫,软骨则覆盖腿骨的末端,它们都有稳定和缓冲关节的作用,都可能引起膝关节内部疼痛,区别在于半月板损伤多发生在强度较高的运动之后,软骨损伤多为退行性改变,上了岁数的人多见。除了疼痛之外,半月板损伤后,移动膝盖可能会有卡住的感觉。
肿胀但不疼痛
膝盖肿了,感觉有些发紧,但疼痛不明显,出现这种情况也要注意,炎症的迹象除了疼痛外,还有发热,发红、肿胀和功能丧失,符合任何一点都意味着不正常,肿胀最有可能是膝盖周围的积液造成的,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滑囊炎,膝盖摸起来又湿又软:
髌前滑囊炎,膝盖骨前的滑囊发炎。有可能是长时间跪着或者蹲着造成的。
脓毒性滑囊炎,膝盖感染,症状可能与流感相似,患者可能发烧或有全身症状,膝盖发红摸起来很烫,内部充满脓液。
除此之外还有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它是一种良性(非癌性)肿瘤,初期肿胀,疼痛轻微或者不明显,有局部的皮温增高的情况,但关节的功能常不受限制,发展下去会逐渐引起关节僵硬,不稳定,运动范围减少,最后造成骨破坏和关节炎。因此,如果出现膝关节肿胀超过48小时的情况,无论疼还是不疼,医院检查。
失去正常的运动范围
如果疼痛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例如从凳子上站起来,弯腰捡东西,上下楼梯等,运动范围丧失往往意味着严重的内部肿胀,如果出现因疼痛不能负重,就要怀疑有韧带损伤,不及时处理会越来越严重,可能导致长期的慢性膝关节疼痛。建议运动范围受限超过24小时应就医。
听到声音
膝关节在正常的时候也会发出声音,主要因为空气气泡被挤压,然而发出声音时伴有疼痛的话,就要警惕了,不排除韧带撕裂、半月板撕裂、肌腱拉伤或膝盖骨脱臼的可能。其中半月板撕裂最应该引起注意,它可能发生在没有受伤或者温和的运动后,例如游泳和做瑜伽,开始感觉不明显,渐渐地疼起来,另外对于上了岁数的人,半月板可以在一个轻微的动作,下蹲或者站起时撕裂,膝盖发出响声并伴有疼痛,发生月板退变性撕裂。
一般情况下,膝盖发出的响声如果是模糊的,患者能听见,别人听不见,基本不会有大问题,病理性的响声通常会比较清脆,而且伴有疼痛。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