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腱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孙晓云我给自己一生的定位,就是ldqu [复制链接]

1#
11月须知记住这些ldquo排名第一 http://www.bangxiea.com/ynly/6122.html
桡骨远端骨折1厘米切口做钢板内固定 http://www.hkcwq.com/mtyf/11728.html
我过去是书法实践者,现在还是书法实践者,将来我这一生都是书法实践者,我给这一生的定位就是书法实践者。书法已经成为我的精神寄托、心灵的安放地。每当我遇到情绪起伏和不安的时候,书法都能让我感到心情愉快、安宁,感到我有信仰、有向往,也有奔头。所以我一拿起毛笔就是最幸福的人,就是离理想最近的人。”——孙晓云书法实践者文/孙晓云从小,写字就是我每一天的必修课,无论是铅笔、钢笔、毛笔,每当我坐在桌前拿起笔,我就感到无比充实,就有温暖,就有信心。我的幼年,早早的明白了我的“初心”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书法就像一粒种子,牢牢地扎根在我的心里,它让我能6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是我学习、研究、实践书法的最原始的动力。我从年中国书协成立那一年第一次在《书法》杂志上发表作品,我记得是用八行信笺写的《贺铸词六首》,至今,已近40年。从那以后,我几乎参加了中国书协举办的所有的全国各项书法展,可以说是体会颇深。年,我将从小到大多年的书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的过程写了一本书——《书法有法》。从年出版以来,已有国内外六个出版社出了25版,发行20万册。我在《书法有法》的序言中写道:“我的所有研究都与实践有关。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换来一个清醒的客观的头脑,这才是我研究的最终目的。”“我坚信,古来所有的观念、所有的理论,都不是玄而又玄的,一定是由无数个实物构成,一定是非常朴素实在、具体可行的。这是我写这本书的思路。”实践让我既打破藩篱又浅尝知止,实践让我知其然更究其所以然,实践使我客观、坚定、有事干。我已习惯于将古人的句号改成问号,经过实践检验,最后再画上自己的句号。书法实践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顾及,我们要感谢在实践中给人以启示的所有人,没有遐想、没有突破、没有尝试,也就没有鉴别、没有经验、没有答案。通过这么多年的书法实践,我有一些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我们的书法实践现状与古人的书法实践历史背景完全不同。古人的记事、交流、书信、史记承载,完全是靠文字记录,具体是靠毛笔书写的文字记录。没有钢笔、铅笔、圆珠笔,没有录音、录像、电话,更没有电子、网络、航天、导弹。古时所有的帝王将相、大才子、聪明人,都首先过书法这一关。书法的承传主要是通过私塾,口诀手授。只要开始识字就与书法相连,所以不存在除学习中文之外再学习书法的问题。现在语文教学与书法没有关系,从事书法的人的比例少而又少。书写书法完全是为了参加展览,已从书桌转移到展厅,从低头近距离安静欣赏到墙面远距离视觉冲击,书法已经走向了追求展厅效应的纯艺术。书法教育已经单独的划到艺术院校美术系下面的书法专业。我记得我小时候上书法课时,教我们书法的都还是语文老师。书法远离实用其实从十九世纪就开始了。钢笔、硬笔逐渐替代了毛笔,当代艺术观念的进入,西方文化的交融,一直到现在用键盘、触屏、甚至语音,就要进入一个无笔无纸的时代。科技的高度快速发展和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这种现状,前人是没有想象到的,而且也不可能有这方面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借鉴。眼看几千年的古老的书法书写、书法艺术一下就离开了人们的实用。(二)书法应该是为所有中国人和世界各地喜欢汉字的人服务的。我从年开始经常签名售书、赠书,至今大概参加了三、四十场。每场都是签到售空。每年送书法进基层、乡村、工地、*队,送春联、写福字,从十几年前一年幅,到现在一年0幅,我的书法展览,平均每天上万人观看。通过这些年来许多的书法实践活动,我从中感受到很多,很多。每当我看到绵延百米排队的读者,看到老人坐在凳子上挪动、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外地书法爱好者大汗淋漓赶来,甚至有人推着小推车来买书,我都十分感动。我在书画院工作过21年,在美术馆工作过11年,什么是接地气?什么是深入生活?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都是需要我们在书法实践中寻找、印证。我曾在《书法有法》的再版后记中写到:“十分感谢广大读者喜欢我的书和作品,包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是他们告诉我、教会我什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什么是服务于民、惠及于民的艺术,什么是当代书法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这正是我毕生追寻的方向,也是我永远不歇的动力来源。”其实我最想对读者说一句话,就是“谢谢你们”!我有一次连续签收了五个小时,签了册,直到右臂肌腱损伤。我暗暗下决心,要不断地写出让大家喜欢的东西,写出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唤起大家对传统书法的喜欢。因为我每签售一次,我就被打动一次,受一次鼓励,受一次教育。我每次的展览,每次的签名售书,都当做向人民汇报,接受他们的检阅,了解他们的诉求,也是为了更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在国内外举办过许多次个展,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感受到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传播中国传统书法对我来说是义不容辞的。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书法离人们越来越远,我们就是要用各种形式传播书法。我坚信,文化自信要从书法自信开始。中国人的精神和血液里是天生有书法情结和基因的,所以让书法振兴,把书法写好是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最简便的自信方式。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在每一点一滴的小事上让中国文化通过中国书法传播的途径走进人们生活,不断的渗透,需要我们做长期持久的努力,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地坚定起来。(三)书法创作的形式内容要和人的生活、居家、实用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纵观历史,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古人墨迹《兰亭序》《大观帖》《丧乱帖》《祭侄稿》《寒食帖》《蜀素帖》等基本是自己的手稿、诗作,日记和日常生活,都是属尺牍、手卷、信札式的,都是非常小。学临古代经典,尤其是宋元以前的书法,基本都不大。这是与居家实用分不开的。汉画像图、魏晋竹林八贤皆是席地而坐,“动纤指,举弱腕,握素纨,染玄墨”,女史箴图亦如此。有三尺条、四尺条,没有再高的,是因为屏风再高就要倒,不稳。明代后高堂桌椅,配的是中堂、大对联。任何时代的书法形式均是为了生活环境的实用。二次大战后,日本开始在每日新闻社举办了“少字数”书法展,明显是受西方绘画影响。当年战争年代,一路常用刷大标语、写传单等等书法形式,来进行宣传鼓动,文化大革命书法的表现形式,就是家家户户写大字报,出批判专栏。毛主席各个时期的伏案书写的照片,从来就是拿着毛笔的。书法从来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而我们从六十年代开始,也逐渐举办专门的书法集中展览,八十年代初成立书协后正式举办全国书法届展,从三、四年一次到一年三、四十次,从三尺条到丈六匹,到百米长卷,后来是专门为展览书法去盖美术馆、展览馆,再后来,是根据展览馆的场地高低量身定制作品,展完就算了。已完全与居家悬挂、布置、生活毫不相干了。这就是当代书法成为纯艺术的必然结果。李刚田老师曾经就展厅书法做过非常精彩的报告,我就不再举例。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所组成,从人的出生开始,家庭风气和审美环境起到了决定的作用,一生一世都是纽带。书法审美、书法教育必须从小时开始,而我们的书法创作也必须要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书法要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适合家庭的书法形式和内容是我们的生活不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当代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是否要回顾一下走过的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书法进校园、进基层,更重要的是进家庭。我们每一个书法工作者都是家庭中的一员,书法是否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我们都责无旁贷!(四)做一个当代合格的书法家,我们还有许多课要补。我们这两三代人,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文化功底和历史文化常识与前辈有很大的差距。先天不足,后天再补,总是不尽如意。好比早饭没吃,中饭巴拉了两口,想在晚饭恶补。前些日子和何奇主席谈到这个问题,他与我是一个共识:“补总比不补好”。五年前我动过一个手术,我有半年背弯不下来,只能直着身子写大字。后来才慢慢恢复写小字。我总有急迫感,时不我待,尤其是留给我书写细致、精微的书法的时间太少了,我决不能有愧于这一生。过去古人谁没读过、写过《四书》?科举考试是必考的,我见过好多为作弊抄的蝇头小楷。我还没做过这件起码的事,一直是我遗憾的。我就抓紧术后的时间,一有空就在家一边读、一边写,花了三年多时间,完成了小楷《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去年出了四书合辑,今年,我又完成了《历代家规家训选》,加起来一共10万字。已陆续全部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签名售书每次都是销空为止。这几年,也正是因为坚持做了这件事,我觉得这几年的时光才变得更有意义,更值得。心里特别的踏实、愉快、安宁。我总是对自己说“不以小善而不为”,“勤以修身”,“吾日三省吾身”。就算是人生晚饭的“恶补”吧,但是“补总比不补好”!回顾我60年的书写生涯,每当遇到困难时,书法是自己的精神安慰,力量支撑,也是最好的伴侣。我一拿起毛笔我就是最幸福的人,就是离理想最近的人。一个书法家,最终是要用优秀的书法作品说话、用作品去讴歌时代,用作品去感染人,要以笔胜口,行胜于言。生命不息、书写不止。我过去是书法实践者,现在是书法实践者,将来还是书法实践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我给自己的一生的定位,就是“书法实践者”。我们要时时勉励和告诫自己,我们是夙愿在心,重担在身,目标在前,责任在肩!我的理想又是什么呢?我想用年2月《书法有法》精装版的序言里最后的一段文字来作为回答吧:60年的书写生涯,我实际上只做了一件还没有做好的事——传统经典书法的传承。我力图用微不足道的严肃态度,以毕生的实践和溯本求源的精神,来说服、感召别人。让书法真正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神圣的象征。有两个字始终镌刻在我的心里,那就是——坚持。孙晓云年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共产*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全国书法展、兰亭奖评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导、硕导,苏州大学博导,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荣誉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和三次省部级劳模,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宣部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全国七次书法大奖等。出版《书法有法》《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历代家规家训选》等扩展阅读:孙晓云:书法应该真的作为全民族的大事戳“阅读原文”,抢购文房用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