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腱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拿学零壹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http://m.39.net/pf/a_4591206.html
上篇基础篇第一章推拿临床的指导理论第一节传统中医理论一、经络与腧穴

经络腧穴是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治疗无不与经络腧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联络脏腑及全身各部、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推拿的治疗点。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和孙络。

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跻脉、阳趼脉。奇经八脉中,督脉、任脉各有其腧穴,故常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经络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沟通内外、网络全身。因此,推拿某一经脉或穴位,可以治疗全身或远端疾病。二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通过推拿经脉或腧穴可以协调阴阳,防病治病。三是抗御病邪、反映证候。通过推拿切诊,了解体表出现的压痛点、结节、条索、凹陷等推断相应脏腑器官病变。四是传导感应、调整虚实。推拿能防病治病,是基于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作用。推拿可激活经络本身的功能,达到“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平衡阴阳”的作用。

1.十四经脉的分布规律及循行

(1)头面部经脉的分布特点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小肠经分布于面颊部,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头顶、头后部和枕项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另外,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系目系,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2)躯干部经脉的分布特点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阴经均行于腹胸(胁)部,足三阳经则阳明分布在前(胸、腹部)、太阳行于后(背面)、少阳行于侧面。

(3)四肢部经脉的分布特点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上肢内侧的分布为手太阴在前、手厥阴在中、手少阴在后;上肢外侧为手阳明在前、手少阳在中、手太阳在后。下肢内侧,内踝尖上8寸以下为足厥阴在前、足太阴在中、足少阴在后,内踝尖上8寸以上为足太阴在前、足厥阴在中、足少阴在后;下肢外侧为足阳明在前、足少阳在中、足太阳在后。

(4)任督二脉的分布特点同起于胞中,任脉行于胸腹部正中,上达颌部;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抵头面。

2.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与相应脏腑的表里络属关系一致,形成六组表里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分别互为表里,阴经属脏为里,阳经属腑为表;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依此类推。

3.十二经的交接流注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十二经脉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其后依次流注到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复流注回肺经,如此阴阳相贯,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三)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简称“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之总称。最早见于《灵枢·经筋》;在《素问·厥论》和《灵枢·官针》里也有部分内容。《说文解字》曰:“筋为肉之力,腱为筋之本。”经筋与运动功能密切相关。

十二经筋位于十二经脉相应区域的皮部深层。每条经筋均由大小形状不一的“大筋、小筋、膜筋”等构成,一律呈向心性分布,即各起自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和骨骼等部位,有的进入体腔,但并不直接连属脏腑,最后多终止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的经筋,其性多刚,主要分布在肢体外侧和躯干背面;手、足三阴经的经筋,其性多柔,主要分布在肢体内侧和躯干前面。

经筋的主要功能是“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运动和保护内脏等,起到了“筋为刚,肉为墙”的作用。关节的屈伸、肢体的活动、各种姿势的形成和变换,以及对内脏的保护等,主要是依靠经筋的作用。又因“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前阴的功能与经筋是分不开的。经筋之所以能维持自己的固有结构和功能活动,依赖于经络气血的濡润滋养,尤其是肝、脾的正常活动。所谓“肝者,罢极之本……其充在筋”,脾者“其充在肌”。

肌肉能舒缩,关节能屈伸。在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下,这种舒缩和屈伸是自如的。若阴阳失调,经筋发生异常改变时,则必然破坏了这种常态而导致肌肉抽痛或掣强、拘挛、瘈纵,或痿废、弛纵等运动障碍的病症。如“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十二经筋的理论,对于运用手法和功法治疗肢体关节疾病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四)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主要是根据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位来划分,即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所属的皮肤分区。

《素问·皮部论》云:“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由此可见,脏腑的病变可由皮部病邪传入,而脏腑病变也可通过经络反映于皮部,正如《素问·皮部论》所云:“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赤则热,多白则寒。”十二皮部位于人体的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是机体的保护屏障,有保卫机体、抗御病邪和反映病症的作用,也是推拿治疗直接接触的部位。

(五)常用推拿腧穴

1.手太阴肺经(图1-1)

(1)中府

定位: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闷、肩背痛、呃逆、代谢病。

(2)尺泽

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肘臂挛痛、腰痛。

(3)孔最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系疾病,胃痛,肘臂挛痛。

(4)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疾病,头痛,颈项痛,小便不利。

图1-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图1-2)

(1)二间

定位:微握拳,当示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主治:热病、齿痛、手指活动不灵。

(2)三间

定位:微握拳,在示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腹胀、肠鸣等肠腑病症,嗜睡。

(3)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平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图1-2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头痛、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发热,恶寒,热病无汗或多汗,胃痛,糖尿病。

禁忌:孕妇禁用。

(4)手三里

定位:位于前臂背面桡侧,曲池下2寸。

主治: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胀、腰痛。

(5)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热病,糖尿病,高血压,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症。

(6)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荨麻疹。

(7)迎香

定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0.5寸,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炎、口眼斜、便秘。

3.足阳明胃经(图1-3)

图1-3足阳明胃经

(1)下关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开口即闭。

主治:齿痛、耳聋、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2)头维

定位:在头侧部,额角发际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眼痛、视物不清、小便不利。

(3)梁门

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纳少、呕吐等。

(4)滑肉门

定位: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肩痛、癫痫。

(5)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胃肠疾病,月经不调,痛经,腰痛。

(6)外陵

定位: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髋关节活动不利。

禁忌:孕妇禁用。

(7)大巨

定位: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中风、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遗精、早泄。

禁忌:孕妇禁用。

(8)水道

定位: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

禁忌:孕妇禁用。

(9)归来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痛经。

禁忌:孕妇禁用。

(10)髀关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平臀横纹。

主治:下肢不遂、髋痛膝冷、腹痛。

(11)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犊鼻穴下3寸。

主治:腹胀、呕吐、胃痛、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体质虚弱。

(12)上巨虚

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便秘等肠道病症,下肢痿痹。

(13)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头痛、眩晕、咳嗽痰多、下肢痿痹、高血压、肥胖、脂肪肝、癫痫。

(14)内庭

定位:足背第1、2趾间缝纹端。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热病、吐酸、腹泻、便秘等肠胃病症,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4.足太阴脾经(图1-4)

图1-4足太阴脾经

(1)太白

定位:足内侧缘,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症,全身骨痛。

(2)公孙

定位: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失眠,心痛,月经不调。

(3)三阴交

定位:在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失眠、遗尿、小便失禁。

(4)地机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症,腹痛,腹泻,腹部肿胀。

(5)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膝痛、周身困重。

(6)血海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月经病,湿疹,荨麻疹。

(7)腹结

定位:脐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食积。

禁忌:孕妇禁用。

(8)大包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胸胁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慢性疲劳综合征。

5.手少阴心经(图1-5)

图1-5手少阴心经

(1)神门

定位: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横纹尺侧端。

主治:心悸、失眠、盗汗、耳鸣。

(2)少海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心痛、癫痫、颈淋巴肿大、甲状腺肿大。

(3)极泉

定位:在腋窝中央处。

主治:上肢不遂、心痛。

6.手太阳小肠经(图1-6)

(1)阳谷

定位: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颈痛、腕痛、头痛、耳鸣、颈淋巴肿大、热病、癫狂痫。

图1-6手太阳小肠经

(2)养老

定位: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主治:目视不明、颈椎病、肩背痛。

(3)小海

定位: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肘臂疼痛、麻木、癫痫、颈部肿痛。

(4)肩中俞

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颈椎病、肩背疼痛、咳嗽、气喘。

7.足太阳膀胱经(图1-7)

(1)睛明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腰痛、胃痛、咯血。

(2)攒竹

定位:在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失眠、腰痛、呃逆。

(3)大杼

定位: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嗽、背项强痛、牙痛、骨病。

(4)肺俞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皮肤病、精神抑郁。

(5)厥阴俞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痛、心悸、失眠、癫痫。

图1-7足太阳膀胱经

(6)心俞

定位: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失眠、心烦、心痛。

(7)督俞

定位:在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心痛、腹胀痛。

(8)膈俞

定位: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血液病、胃脘痛、呃逆、关节肿痛。

(9)肝俞

定位: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胁痛、目疾、精神抑郁、失眠、高血压。

(10)胆俞

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骨病、强迫症、消化不良。

(11)脾俞

定位: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消化不良、贫血、周身困重。

(12)胃俞

定位: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咳嗽、腰痛。

(13)三焦俞

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腹泻、小便不利、水肿、痛风、糖尿病、腰背强痛。

禁忌:孕妇禁用。

(14)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月经不调、不育、腰膝酸软、疼痛、骨病、耳鸣。

禁忌:孕妇禁用。

(15)大肠俞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腹胀、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禁忌:孕妇禁用。

(16)小肠俞

定位: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1骶后孔。

主治:遗精、遗尿、带下、腹泻、腰骶痛。

禁忌:孕妇禁用。

(17)膀胱俞

定位: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主治:前列腺炎、遗尿、腰骶痛、四肢痉挛。

禁忌:孕妇禁用。

(18)承扶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线。

主治:坐骨神经痛、大便难。

(19)殷门

定位: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主治:坐骨神经痛。

(20)委中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

主治: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屈伸不利、皮肤病。

(21)秩边

定位:在臀部骶正中嵴旁开3寸处,平第4骶后孔。

主治:前列腺炎、坐骨神经痛。

(22)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主治:便秘、腰背疼痛、肿瘤疼痛、痔疾。

(23)昆仑

定位:在足部外踝的后方。

主治:腰痛、头痛、颈椎病、难产。

禁忌:孕妇禁用。

(24)申脉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坐骨神经痛、癫痫。

8.足少阴肾经(图1-8)

图1-8足少阴肾经

(1)涌泉

定位:在足底部,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头晕、头顶痛、失眠、抽筋、足心热。

(2)然谷

定位: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糖尿病、肾炎、痛风。

(3)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咽喉肿痛、齿痛、耳鸣、咳嗽、气喘、消渴、便秘、小便频数、月经不调、腰脊痛。

(4)照海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失眠、焦虑、癫痫、咽喉干痛、月经不调、小便频数、尿潴留。

(5)四满

定位:脐下2寸,腹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月经不调、阳痿、腹痛、腰脊痛。

禁忌:孕妇禁用。

(6)阴都

定位: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胃痛、腹胀、颈痛、面瘫。

(7)俞府

定位: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腹痛、足心痛。

9.手厥阴心包经(图1-9)

图1-9手厥阴心包经

(1)间使

定位: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甲亢、胃痛、疟疾、癫痫。

(2)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动过速或过缓、胃痛、失眠、抑郁、头晕、颈痛。

(3)大陵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胃痛、心痛、口舌生疮、足跟痛。

(4)劳宫

定位:在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掌心横纹中。

主治:胃痛、口臭、心痛、发热。

10.手少阳三焦经(图1-10)

(1)阳池

定位: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痛风、耳聋、糖尿病、肩臂痛。

图1-10手少阳三焦经

(2)外关

定位:尺骨与桡骨之间,腕背横纹上2寸。

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水肿、痛风。

(3)支沟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便秘、耳鸣、耳聋、肋间神经痛、颈淋巴肿大、甲亢。

(4)翳风

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偏头痛、牙痛、耳鸣、耳聋、面瘫、颈淋巴肿大。

(5)颅息

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耳鸣、感觉性失语。

11.足少阳胆经(图1-11)

(1)完骨

定位: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脑供血不足、癫痫。

(2)风池

定位: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中风、感冒。

(3)肩井

定位:在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颈椎病、高血压、诸虚百损。

(4)日月

定位: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主治:胁肋疼痛、呕吐、反酸、呃逆、头痛、骨病。

(5)京门

定位:侧腰部,第12肋游离端下际处。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腹泻、腰痛、胁痛、骨病。

图1-11足少阳胆经

(6)带脉

定位: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

主治:月经不调、闭经、带下、腰痛。

(7)环跳

定位: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痛、荨麻疹。

(8)风市

定位: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

主治:下肢不遂、全身瘙痒、坐骨神经痛。

(9)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膝关节病、胁痛、全身骨痛、偏头痛、四肢麻木。

(10)光明

定位: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视力障碍、下肢痹痛。

(11)悬钟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

主治:痴呆、中风、头痛、颈项强痛、鼻炎、咳嗽。

(12)足临泣

定位: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抑郁症、强迫症、月经不调。

12.足厥阴肝经(图1-12)

图1-12足厥阴肝经

(1)行间

定位:足背,当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中风、头痛、高血压、月经不调、胸胁痛。

(2)太冲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高血压、面瘫、月经不调、痛经、胃痛、遗尿。

(3)章门

定位:第11肋游离端下际。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内脏病、胁痛、腹部肿块、血液病。

(4)期门

定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肋间神经痛、气喘、抑郁症、呕吐、反酸。

13.督脉(图1-13)

(1)长强

定位: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便秘、腹泻、腰痛、癫痫、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2)腰俞

定位:在骶部后正中线上,骶管裂孔处。

主治:腰椎管狭窄、月经不调、癫痫。

(3)腰阳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

图1-13督脉

(4)命门

定位: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痛、怕冷、头晕、输液反应、体质衰弱。

(5)脊中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胃痛、腹泻、腰脊强痛、癫痫。

(6)至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心绞痛、胆绞痛、腰背疼痛、咳嗽、气喘。

(7)大椎

定位: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颈椎病、妇科炎症、咽痛、中暑、癫痫、皮肤病。

(8)百会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健忘、失眠、中风、高血压。

(9)印堂

定位:在两眉头连线之中点。

主治:头晕、头痛、三叉神经痛、失眠、咳嗽、鼻炎。

14.任脉(图1-14)

(1)中极

定位:在脐下4寸,腹正中线上。

主治:月经不调、不育、阳痿、水肿。

禁忌:孕妇禁用。

图1-14任脉

(2)关元

定位:在脐中下3寸,腹正中线上。

主治:中风、虚脱、头晕、月经病、不育、阳痿、虚劳、糖尿病。

禁忌:孕妇禁用。

(3)气海

定位:在脐中下1.5寸,腹正中线上。

主治:中风、虚脱、头晕、月经病、不育、阳痿、虚劳、抑郁症。

禁忌:孕妇禁用。

(4)神阙

定位:在脐中央。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癫痫、消化不良、泄泻。

禁忌:孕妇禁用。

(5)水分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关节炎、腰痛、腹痛、腹泻。

(6)下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

主治:胃痛、呕吐、颈椎病、腹部肿块、消化不良。

(7)建里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

主治:胃痛、呕吐、精神抑郁、水肿、颈痛。

(8)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胃痛、呕吐、消化不良、面瘫、癫痫、哮喘。

(9)上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主治:胃痛、呕吐、头痛、癫痫。

(10)膻中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心绞痛、咳嗽、气喘、乳腺增生。

(11)华盖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隙。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痛。

(12)天突

定位:在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吞咽障碍、咽喉肿痛。

(13)廉泉

定位: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中风失语、吞咽困难、咳嗽。

15.常用推拿奇穴

(1)头项部奇穴(图1-15)

图1-15头项部奇穴

①鱼腰

定位:眉毛中点直对瞳孔处。

主治:眉棱骨痛、口眼斜、腰痛。

②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间,向后约1横指凹陷处。

主治:偏头痛、目赤、牙痛、面瘫。

③安眠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癫痫。

④颈百劳

定位: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颈项强痛、咳嗽、气喘、虚劳、颈淋巴肿大。

(2)腹部奇穴(图1-16)

①子宫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

禁忌:孕妇禁用。

②三角灸

定位: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做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主治:子宫肌瘤、不孕、不育、腹痛、月经过多。

禁忌:孕妇禁用。

(3)背部奇穴(图1-17)

图1-16腹部奇穴

图1-17背部奇穴

痞根

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

主治:腰肌劳损、腹部肿瘤。

禁忌:孕妇禁用。

(4)上肢奇穴(图1-18)

图1-18上肢部奇穴

①外劳宫

定位:在手背侧,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胃痛、落枕、颈痛。

②腰痛点

定位:在手背,当第2、3及第4、5掌骨之间,腕背远端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一手两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

(5)下肢(图1-19)

图1-19下肢部奇穴

①胆囊

定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

②阑尾

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

③外踝尖

定位:在外踝最高点处。

主治:齿痛、骨病、痛风、小腿麻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