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腱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指南 [复制链接]

1#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

基本情况

桡骨远端骨折是前臂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受伤机制常为手伸展着地摔倒。这种低能量造成的桡骨远端骨折要比高能量创伤(如机动车车祸)造成的骨折更为常见。桡骨远端骨折在35~64岁人群中的发生率女性要大于男性。

骨折分类方法不一,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是Frykman的分类,基于关节面的损伤、下尺桡关节的损伤、尺骨远端有否骨折等,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8类。

?(1)关节外骨折,无尺骨远端骨折。

?(2)关节外骨折,有尺骨远端骨折。

?(3)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

?(4)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有尺骨远端骨折。

?(5)关节内骨折,波及下尺桡关节,无尺骨远端骨折。

?(6)关节内骨折,波及下尺桡关节,有尺骨远端骨折。

?(7)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

?(8)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有尺骨远端骨折。

外科概述

常用治疗措施包括闭合复位加石膏托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CREF)、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或这些方法的任何组合。复位时可联合行骨移植,视骨折粉碎或缺损程度而定。复位的目标是维持骨的对线,使骨折更好的愈合。

康复概述

因为骨折在各个愈合阶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康复的重点是帮助患者重获手及上肢的运动功能。骨折稳定性、固定强度及软组织损伤范围将决定着每个愈合阶段的治疗进度。要和医师直接交流以明确注意事项并设定现实可行的康复目标。治疗要针对患者的具体需要以及所采用的固定类型。

术后第一阶段:保护期(第0~6周)

目标:维持正确的保护性制动

减轻水肿和疼痛,(过渡水肿会损伤周围组织的未受损细胞,延缓愈合时间)

以及保持未受累关节的充分的活动范围

注意事项:

在开始前臂的轻微主动活动范围练习之前,要获得医师的认可

早期的肩关节活动对预防粘连性关节囊炎至关重要

将局部复合性疼痛综合征的早期症状报告给医师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治疗措施:

保护方法:

定做的热塑性掌侧或双片腕部夹板:腕关节背伸0~20度;让出鱼际纹及远端掌横纹以防止拇指指蹼及掌指关节僵硬

针道及伤口护理:(闭合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

针道护理方案可有不同:遵循遗嘱进行护理,有些病例可能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针道护理(用过氧化氢和无菌水1:1混合液清洗,每日两次)

切开复位内固定应遵循标准的伤口护理规程

水肿/疼痛治疗:

抬高患肢,休息,冰敷/冷敷,加压

轻质加压外衣或外套,即Isotoner手套、coban、tubigrip弹力织物

在头顶上进行主动握拳

未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

肌腱滑动练习

手内在肌练习:蚓状肌,骨间肌,鱼际肌及小鱼际肌

肌腱分别滑动练习,以防止肌腱粘连在骨折、固定件或固定针处,这些肌腱是指浅屈肌腱(FDS)、指深屈肌腱(FDP)、拇长伸肌腱(EPL)、拇长屈肌腱(FPL)

术后第一天开始练习肘关节、肩关节的活动度

经医师同意,可在无痛范围内练习前臂的轻度旋转

受累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固定/坚强固定)

轻柔地进行腕关节活动:腕屈/伸,桡/尺偏

晋级标准:

骨折处临床愈合或经手术固定骨折已稳定

术后第二阶段:稳定期(第6~8周)

注意:

如果经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已达到稳定,则可早在术后第二周开始第二阶段治疗

目标:

腕关节和前臂在无痛范围内达到最大活动度

受累肢体恢复轻微的功能活动

必要时继续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

注意事项:

在开始腕关节活动范围和轻度关节活动度练习之前,必须通过骨性愈合或手术固定保证骨折的稳定

治疗措施:

保护方法:

定做热塑性掌侧或双片腕夹板:进行伤口和皮肤护理时移除夹板

要根据骨折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情况并遵循医嘱移除夹板

移除外固定:在外固定移除后可能需要用夹板来进一步保护患肢

瘢痕治疗:

一旦伤口完全愈合后,就可以开始瘢痕按摩和贴硅凝片(避免感染)

水肿及疼痛治疗:

冷敷

逆行按摩

水肿变硬时可采用温热水浴或冷热水交替浴

使用轻质加压外衣或外套:Isotoner手套、coban、tubigrip弹力织物

腕关节和前臂的主动活动度

开始进行腕关节和前臂的主动活动范围练习以及轻柔的主动辅助练习

早期开始腕关节的单独伸展练习,以防止指长伸肌辅助腕关节伸展并可促进抓捏功能提高

在屈肘90度且上臂贴近身体时进行前臂的旋转练习,防止肩关节代偿前臂旋转

如果骨折稳定性允许,在此阶段可以开始轻度放松活动以及Ⅰ级和Ⅱ级的关节活动

轻度功能性活动:

精细动作协调性练习,如小件物品操控、写字和打字

恢复正常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如吃、穿、处理个人卫生

晋级标准:

X线片证实的骨折愈合或医师判断骨折处能承受一定的阻力和压力

术后第三阶段:骨折愈合期(第8~12周)

目标:

恢复肌力以便重返功能性活动及工作

必要时继续完成第二阶段目标

注意事项:

逐步增加肌力训练强度,避免疼痛和代偿性改变

治疗措施

被动活动度和夹板固定:

被动活动度

如祈求式伸展

伸展

活动关节以达到最大可能的活动范围

应用系列静态和静态渐进性夹板以达到最大可能的活动范围

例如:系列静态腕背伸夹板,静态渐进性腕部夹板,静态渐进性旋前/旋后夹板

肌力训练:

等长和动力性抓、捏肌力练习

例如:橡皮泥,手辅助器,

腕关节及前臂渐进性抗阻训练

例如:逐渐从抗重力训练到加大力量的弹性带训练

工作适应性训练:特殊的功能性练习,BTE

恢复运动

出院标准:

已恢复主动活动度功能和肌力,返回此前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能独立进行家庭训练计划

文章摘自《骨科术后康复指南》

医院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范恺怡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