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课堂改版了,视频可以点播看
为了方便广大杏林学苑用户观看学习课程,杏林学苑技术团队特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在线学习课程,大家可根据自己特长选择相应课程学习,随时随地点播学习,每周一会上传新视频,祝您高效快速的提高诊疗技术。
观看方法: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系统,选择相应课程进行
⊙编辑:杏林君
(二十八)推法
1.指推法
站位,坐位。
卧位,坐位,站位。
医生腕关节略屈曲,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保持一定压力于深部组织,腕部及拇指主动施力,做前后、上下、左右的直线或弧形推进,且随着手指的推进腕关节逐渐伸直。医生亦可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以指端部着力于施术部位,前臂主动施力,通过腕关节及掌部使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向指端方向做单向直线推进。重复操作5~10遍。
全身。
舒筋通络,消瘀散结,祛风散寒,解痉止痛。
颈项疼痛,颈椎病,落枕,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筋肉拘急,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等。
皮肤感染、破损和出血者。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单向推进,压力平稳适中,速度缓慢均匀,推动的距离宜短,不可推破皮肤。
.掌推法
站位,坐位。
卧位,坐位。
医生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上,并保持一定压力于深部组织,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施力,通过前臂、腕关节做单向的直线推进。
颈项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
舒筋通络,消瘀散结,祛风散寒,解痉止痛。
颈项疼痛,颈椎病,落枕,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筋肉拘急,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等。
皮肤感染、破损和出血者。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压力平稳适中,速度缓慢均匀;推动的距离宜短,不可推破皮肤。
3.拳推法
站位,坐位。
卧位,坐位。
医生手握实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腕关节挺劲伸直,肘关节略屈,同时以肘关节为支点,并保持一定压力于深部组织,前臂主动施力,顺肌纤维走行方向单向直线推进。
颈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
舒筋通络,消瘀散结,祛风散寒,解痉止痛。
颈项疼痛,颈椎病,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筋肉拘急,高血压。
皮肤有感染、破损及出血倾向者。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压力平稳适中,速度缓慢均匀;推动的距离宜短,不可推破皮肤。
4.肘推法
站位,坐位。
俯卧位。
医生屈肘,以肘尖(尺骨鹰嘴)着力于施术部位,腰部发力,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部主动施力,向前做较缓慢的单向直线推进。
腰背部,下肢部。
舒筋通络,消瘀散结,祛风散寒,解痉止痛。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筋肉拘急,梨状肌综合征等。
孕妇,局部感染、破损、过敏和有皮疹及出血倾向者。
肘部着力较大,用力要适当,推进要慢,不可推破皮肤。
(二十九)摇法
1.摇颈法
站位。
坐位。
嘱患者颈部放松。医生站立于患者背后或侧方,一手扶按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扶托患者下颌部,两手反方向协调施力,使患者头部产生缓慢、协调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摇转运动。医生亦可用两手拇指分别托顶住患者两侧枕骨粗隆下方,其余手指托住患者下颌部,两前臂的尺侧分别按压在患者的肩部,在双手端提患者颈部的同时,缓慢进行头颈部的环转摇动。摇转的幅度应控制在颈椎生理活动范围内,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活动幅度。摇转的速度要缓慢柔和,开始摇转时速度更宜缓慢。
颈部。
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纠正错位,滑利关节。
颈部筋伤,落枕,颈僵,颈椎病,肌性斜颈,外伤和术后颈椎功能障碍等。
颈椎骨折、脱位、骨质破坏、严重失稳和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耳性眩晕,位置性眩晕。
不要摇动过快,以免引起头晕等症状。
.摇肩法
(1)托肘摇肩法
站位。
坐位。
患者端坐,肩关节放松。医生站立于患者侧方,一手按压于患者肩关节上方以固定,另一手托握患者肘部,使其前臂搭放在医生的前臂上。医生手臂部协调施力,行肩关节顺时针方向、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摇转幅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速度宜慢。然后逆时针方向行同样的环形摇转运动。
肩部。
舒筋活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肩关节周围炎,肩痛,肩部肌腱周围炎、腱鞘炎、滑囊炎,肩部肌肉、肌腱、韧带损伤,肩关节粘连,外伤和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等。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肩臂部骨折。
肩痛和活动受限明显时不要强力进行摇动,有骨质疏松者更宜谨慎,以免引起肱骨上端骨折。
()握腕摇肩法
站位。
坐位。
患者肩部放松。医生站立于患者侧方,一手扶按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在轻轻牵伸的同时行肩关节顺时针方向、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然后逆时针方向行同样的环形摇转运动。摇转幅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速度宜慢。
肩部。
舒筋活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肩关节周围炎,肩痛,肩部肌腱周围炎、腱鞘炎、滑囊炎,肩部肌肉、肌腱、韧带损伤,肩关节粘连,外伤和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等。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肩臂部骨折。
肩痛和活动受限明显时不要强力进行摇动,有骨质疏松者更宜谨慎,以免引起肱骨上端骨折。
(3)大幅度摇肩法
站位。
坐位。
患者坐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医生站立于患者前外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其前外方约45°,将其上肢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位于下方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外侧滑移至肩关节上方。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使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方按压并予以固定,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至其前外方45°位稍停,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两手挟持其腕部状态。然后将其手臂上抬经医生胸前运转至初始位,此过程中握腕一手应逐渐变成手掌托腕,另一手则经其腕部的下方交叉滑移回返至其腕关节的上方。此为肩关节大幅度的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重心。即当肩关节向上、向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小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向前外下方摇转时,前足退一小步,身体重心后移。
肩部。
舒筋活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肩关节周围炎,肩痛,肩部肌腱周围炎、腱鞘炎、滑囊炎,肩部肌肉、肌腱、韧带损伤,肩关节粘连,外伤和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等。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肩臂部骨折。
肩痛和活动受限明显时不要强力进行摇动,有骨质疏松者更宜谨慎,以免引起肱骨上端骨折。
3.摇肘法
站位,坐位。
坐位,卧位,站位。
患者屈肘45°。医生一手托握患者肘后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两手协调施力,使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摇转运动。
肘部。
舒筋活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肘部筋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外伤和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等。
肘关节习惯性脱位,肘部和前臂骨折。
摇动幅度不要超越肘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
4.摇腕法
站位,坐位。
坐位,卧位,站位。
医生双手握住患者手掌部,以两手拇指分按于腕背侧,余指端扣于大小鱼际部(或一手握腕上部,另一手五指分开与患者的五指相扣)。两手臂协调用力,在轻微牵引下分别行腕关节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摇转运动。摇动范围逐渐加大,使腕关节达到充分的背伸、尺偏、屈曲和桡偏活动。
腕部。
舒筋活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腕部筋伤,腕关节扭伤,腕管综合征,外伤和术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等。
腕部骨折。
摇动幅度不要超越腕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摇动重点在功能受限区。
5.摇腰法
(1)仰卧位摇腰法
站位。
仰卧位。
患者仰卧,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医生站于患者侧方,双手分别按住患者两膝部或一手按患者膝部,另一手握持患者足踝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带动患者腰部进行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摇转运动。然后同样进行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摇转运动。摇转活动的幅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摇转的速度宜缓慢自如。
腰部。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调整关节。
腰部筋伤,腰痛,腰僵,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外伤和术后腰椎功能障碍等。
腰、骶椎及骨盆骨折、脱位和严重腰椎滑脱者。
急性腰痛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适时调控摇转的幅度和速度。曾接受腰椎内固定手术者慎用。
()俯卧位摇腰法
站位。
俯卧位。
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按在患者腰部,另一手托抱患者双膝关节上方,带动患者腰部进行顺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然后同样进行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摇转活动要协调,幅度应由小到大,缓缓进行。摇转时,按压于患者腰部的手可以上下移动和适当施压,以调节摇转作用的腰椎节段和幅度。
腰部。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调整关节。
腰部筋伤,腰痛,腰僵,风湿痹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外伤和术后腰椎功能障碍等。
腰、骶椎及骨盆骨折、脱位和严重腰椎滑脱者。
急性腰痛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适时调控摇转的幅度和速度。严重骨质疏松和曾接受腰椎内固定手术者慎用。
(3)坐位摇腰法(滚床摇腰法)
站位。
坐位。
患者坐在床上,双膝伸直,腰部放松。助手站于前方,双手按住患者膝关节予以固定。医生站在患者背后,双臂从患者腋下穿过,十指交扣,环抱患者胸部,在轻轻向上牵引下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
腰部。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调整关节。
腰部筋伤,腰痛,腰僵,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外伤和术后腰椎功能障碍等。
腰、骶椎及骨盆骨折、脱位和严重腰椎滑脱者。
急性腰痛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适时调控摇转的幅度和速度。
(4)站位摇腰法
站位。
站位。
患者双手扶墙站立,腰部微屈,肌肉放松。医生站在患者侧方,双手掌分别对按于患者腰部和脐部,抱持并带动患者腰椎行顺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然后同样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腰部。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调整关节。
腰部筋伤,腰痛,腰僵,腰扭伤,岔气,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外伤和术后腰椎功能障碍等。
腰、骶椎及骨盆骨折、脱位和严重腰椎滑脱者。
急性腰痛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适时调控摇转的幅度和速度。曾接受腰椎内固定手术者慎用。
6.摇髋法
站位。
仰卧位。
医生一手扶按患者膝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足踝部。首先将患者髋、膝关节屈曲到90°左右,然后两手协调用力,使髋关节外展、外旋至最大程度,然后使髋、膝关节极度屈曲,继之使髋关节极度内收、内旋,最后伸直下肢,完成环转摇动。
髋部。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髋部筋伤,髋关节痛、弹响髋,外伤和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等。
髋臼、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者。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不要摇动幅度过大,防止造成骨折。曾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应慎用。
7.摇膝法
(1)仰卧位摇膝法
站位。
仰卧位。
患者仰卧,健侧下肢伸直放松,患侧髋、膝关节屈曲。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患者腘窝或膝前部,另一手托住患者足跟部,对膝关节进行摇动。
膝部。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膝痛,膝部筋伤,膝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外伤和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等。
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严重损伤和膝部骨折者。
膝关节骨折后遗症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者,摇动范围要适当,避免强力摇动牵拉造成再骨折。曾接受膝关节置换术者慎用。
()俯卧位摇膝法
站位。
俯卧位。
患者俯卧,患侧膝关节屈曲。医生站在患者侧方,一手扶持患者膝后上方以固定,另一手握持患者足踝部,对膝关节进行摇动。
膝部。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膝痛,膝部筋伤,膝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外伤和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等。
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严重损伤和膝部骨折者。
膝关节骨折后遗症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者,摇动范围要适当,避免强力摇动牵拉造成再骨折。
8.摇踝法
坐位。
仰卧位。
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坐于患者足端,一手托握患者足跟以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者前足,在稍用力拔伸的情况下,做踝关节顺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逐渐增加环转的幅度,但应控制在踝关节生理活动范围之内。然后同样行该关节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
踝部。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踝关节扭伤,韧带损伤,马蹄内翻足,外伤和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等。
踝关节骨折、脱位和严重韧带损伤。
踝关节骨折等造成踝关节活动受限明显的,摇法幅度要适当,速度宜缓慢,避免强力和摇动幅度过大。
(三十)一指禅推法
站位,坐位。
卧位,坐位。
用拇指单独进行摆动性的推法。医生手握空拳,拇指伸直,指端抵于食指桡侧缘。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拇指指端或侧缘着力,前臂主动施力,运用腕部连续不断的往返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屈伸活动,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行轻重交替、持续不断的推动。每分钟10~次。
全身。
舒筋通络,活血散结,祛瘀生新,解痉止痛。
头痛,失眠,面瘫,颈项强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关节酸痛,风湿痹痛,急慢性筋伤、劳损,胃脘疼痛等。
皮肤感染、破损、出血。
本法力量集中,指感确切,作用渗透,操作时要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拇指指端或指腹与施术部位不要形成摩擦移动或滑动。
(三十一)振法
颤法
站位,坐位。
卧位,坐位。
医生掌面自然按压于施术部位或穴位(如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丹田等)上,意念集中于掌心,靠前臂肌肉强烈的静止性收缩,使手臂发出快速而连续的震颤,让振动波通过掌心传达到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有振动的感觉,做到意气相随,以意领气。频率00~次/分。医生亦可将中指指面按压于施术部位上,肘微屈,食指、无名指屈曲(或食指加压在中指的背面),意念集中于指端,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烈的静止性收缩,发出快速而连续的震颤,使振动波通过指端传递到施术部位。
全身。
行气活血,祛瘀镇痛,宽胸理气,镇静安神。
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胸胁迸伤,岔气,胁肋部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骶疼痛,肢体麻木,四肢不仁,头痛,失眠,胃脘痛,腹胀,泄泻,便秘,痛经等。
孕妇腰、腹部。
操作时手臂与前臂肌肉绷紧,动作要轻快持续,不可时断时续。
(三十二)抓法
站位,坐位。
卧位,坐位,站位。
医生五指张开,各指间关节用力屈曲,以五指指端接触施术部位,相对用力抓住施术部位的肌肤向上扯动,稍停片刻后放松,使局部肌肤借助自身弹力从指间自然滑落。如此一抓一放,反复数次,以局部肌肤出现热感或紫红色瘀点为度。
头部,颈项部,肩背部,上肢部,下肢部。
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醒脑开窍。
头痛,颈项强痛,肩背酸痛,膝痛,四肢疼痛等。
局部破损、感染、皮疹和有出血倾向者。
操作时五指指间关节屈曲用力,其他关节无运动,快速扯动肌肤,不可扭拧旋转。
(三十三)啄法
站位,坐位。
卧位,坐位,站位。
医生两手五指微屈分开成爪形或聚拢成梅花状,指端齐平与施术部位垂直,运用腕部的屈伸活动,两手交替而有有节奏地带动指端叩击施术部位,如鸡啄米状。
头枕部,颈背部,胸胁部,腰骶部,上肢部,下肢部。
活血止痛,通经活络,开胸顺气,安神醒脑。
头痛,头昏,脑瘫,颈椎病,胸背软组织疼痛,腰痛,肌肉萎缩,肢体麻木不仁等。
局部破损、感染、皮疹和有出血倾向者。
头部操作幅度宜小,频率宜快;背部操作幅度宜大,频率宜慢。
二、理筋手法适应证和禁忌症
理筋手法的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在骨伤科的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急、慢性闭合性筋伤。
.骨关节有轻度移位者。
3.急性筋伤误治或失治导致关节僵硬、粘连及组织挛缩、痿软者。
4.骨折、脱位后期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者。
5.骨关节炎引起的肢体疼痛、活动不利等。
6.筋伤并发其他病证者。
理筋手法的治疗范围广泛,但并不是对所有的病症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不仅要根据疾病的性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尤其对无效或者可能发生的有害结果一定要加以避免,否则轻者影响治疗效果,重者可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好禁忌症:
1.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损伤症状者。
.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局部疼痛剧烈或局部肿胀瘀血严重者。
3.可疑或已经明确诊断有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骨病者。
4.肌腱、韧带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
5.伴有严重心、脑、肺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6.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7.急性传染病、局部有严重皮肤破损或皮肤病的患者。
8.年老体弱、脊柱重度滑脱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
9.有精神疾病且又不能合作的患者。
10.妇女妊娠期或月经期慎用。
11.对手法有恐惧心理、极度疲劳、饥饿、饱食者慎用。
本文来源:《中医医疗技术手册》。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转自杏林学苑(xinglinxy)。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