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腱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背项部和胸部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针刀医 [复制链接]

1#
背项部和胸部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

背肌和项肌在来源和结构上均较复杂,按其位置可分三层,即背浅层肌、背中层肌及背深层肌。背浅层肌和背中层肌均是由他处转移而来。如斜方肌来自鰓弓,背阔肌来源于肌节腹侧部。背深层肌是背部固有肌,由浅而深可分为四层、按肌的长短又可分为二类,均由脊神经后支支配。背浅层肌分为两层(图1-3-12),均作用于上肢带骨及自由上肢骨。第一层有斜方肌和背阔肌,第二层有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的阔肌,底向脊柱,尖在肩峰,两侧的斜方肌合在一起,形如斜方形,故名。自上而下,肌纤维以腱膜起自上项线内1/3部、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长、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上部肌纤维斜向下外方,止于锁骨外1/3部的后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中部肌纤维平向外方,止于肩峰内侧缘和肩胛冈上缘的外侧部。下部肌纤维斜向上外方,止于肩胛冈下缘的内侧部。肌的上部收缩时可上提肩胛骨的外侧面,使肩胛骨向外上方旋动(即肩胛骨下角向外旋转),因而帮助上肢上举。下部则下降肩胛骨内侧半,斜方肌全部纤维收缩时,使肩胛骨向脊柱移动,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若肩胛骨被固定,此肌一侧收缩,则使颈向同侧倾斜,面向后仰并旋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

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的皮下,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呈直角三角形,上内侧部被斜方肌遮盖,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嶠、髂嵴外侧唇后1/3。以3~4个肌齿起自下3~4个肋骨外面,有时有小部分肌纤维起自肩胛骨下角背面。肌纤维斜向外上方,逐渐集中,经腋窝的后壁、肱骨的内侧绕至大圆肌的前面,于大圆肌肌腱外侧移行于扁腱,止于肽骨小结节嵴。在此二肌腱之间有一恒定的滑液囊,即背阔肌腱下囊。此肌收缩时使脑骨后伸、旋内及内收。拉高举的上臂向背内侧移动,例如游泳运动,此肌可得到锻炼。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拉躯体向上。背阔肌受胸背神经(C6、G7、C8)支配。临床上常做背阔肌转位移植或肌皮瓣移植,以修复上肢、颈部、面部及胸部等处大面积缺损。肩胛提肌位于项部两侧,肌的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侧,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四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的上角和肩胛骨内侧缘的上部。此肌收缩时,上提肩胛骨.同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肩胛骨被固定时,使颈向同侧屈曲及后仰。肩胛提肌受肩胛背神经(C2-C5)支配。菱形肌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菱形的扁肌,起自下位两个颈椎及上位四个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下方,平行经过,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下半部(肩胛冈以下)。该肌上部肌束(即起自下位两个颈椎棘突的部分),又称小菱形肌;其下部肌束(即起自上位四个胸椎棘突的部分)叫大菱形肌,两者之间隔以薄层结缔组织。此肌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与前锯肌共同作用,使肩胛骨的脊柱缘紧贴于胸壁部。若此肌瘫痪,则肩胛骨脊柱缘翘起,从外表看似螺翼状,称翼状肩。菱形肌受肩胛背神经(C4~C6)支配。颈椎病时常常压迫该神经,引起此肌的痉挛,产生背部压迫感.这种症状在临床上甚为常见。项背部的浅层肌大多位于项背部的皮下,故没有肌腱膜,更没有肌间膜。但它们在有些部位相互重叠,在重叠部位和项背部浅层肌的深面都有较完整的肌腱膜和较多的肌间膜,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都位于胸锁乳突肌,背阔肌、斜方肌的深面,此两肌的深面和背中层肌的外侧面相邻,故此两肌除其附着点之外,都被肌腱膜包绕,且有很多的肌间膜附着其上。背中层肌(图1-3-13)为呼吸肌,有上后锯肌与下后锯肌。上后锯肌位于菱形肌的深面,为很薄的扁肌,以腱膜起自项韧带下部和下两个颈椎的棘突以及上两个胸椎的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下方,止于第2~5肋骨肋角的外侧,此肌收缩时,可上提上部肋骨以助吸气,上后锯肌受肋间神经(T1~T4)支配。下后锯肌形状与上后锯肌一样,位于背阔肌的深侧,较上后锯肌宽阔,借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及上位两个腰椎棘突,及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下位4个肋骨(第9-12)外面,止点适居肋角的外侧,此肌收缩时可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协助膈的呼吸运动,下后锯肌受肋间神经(T9~T12)支配。背中层肌即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的外侧面和背浅层肌深面和部分背筋膜相邻,其深面在背深层肌的外侧面,且都为带状肌肉,除其附着点之外,都被肌腱膜包绕,并有许多弹性很大的肌间膜与深层肌和浅层肌相邻部位的肌腱膜相连。背深层肌:背深层肌的长肌位置表浅,而短肌位置较深,将背深层肌按其长短分为

两组(图1-3-14、15)。长肌为头夹肌、颈夹肌、竖脊肌(自外而内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横突棘肌(自浅而深包括半棘肌、多裂肌及回旋肌)。短肌为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和头后小直肌,总称为枕下肌群,此外还有棘间肌、横突间肌、肋提肌。夹肌位于项部,该肌分别被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和胸锁乳突肌掩盖,其形状为一不规则三角形扁肌。在发生上,属于背深层肌特殊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依其部位不同,又分为两部分:头夹肌为夹肌上部大部分的肌束,起自项韧带的下部(约第三颈椎以下)以及第三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上项线的外侧部分,并于胸锁乳突肌深侧,部分肌束止于乳突的后缘。颈夹肌为头夹肌下方的少数肌束,起自第3到第6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在肩胛提肌深侧,止于第2到第3颈椎横突的后结节。夹肌单侧收缩时,使头转向同侧,两侧共同收缩时,使头后仰。夹肌受颈神经(C2~C5)后支的外侧支支配。竖脊肌称竖躯干肌或骶棘肌。为背肌中的最粗大者,居上述诸背肌的深侧,填充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深沟内,以一总的肌腱肌束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及胸腰筋膜。肌束向上,在腰部开始分为三个纵形的肌柱,外侧者叫髂肋肌,中间者叫最长肌,内侧者称为棘肌,每个部分自下而上又分为三部。髂肋肌位于最外侧,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即腰髂肋肌胸、髂肋肌和颈髂肋肌,这三部分肌互相重叠。腰髂肋肌起自骶棘肌的总腿,肌纤维向上,借许

多腱束止于下6个肋骨肋角的下缘。同样,胸髂肋肌起自腰髂肋肌在下6个肋骨角的止点的内侧,向上分别止于上6个肋骨角的下缘。颈髂肋肌起自胸髂肋肌在上6个肋骨止点的内侧,止于第4~6颈椎横突的后结节。全肌虽然分为三部,但纤维互相重叠,外形上是一块肌肉。此肌通过肋骨作用于脊柱,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两侧收缩时,则竖直躯干。髂肋肌受脊神经(C8-L1)后支支配。最长肌在骼肋肌的内侧,自下而上也分为三部:即胸最长肌、颈最长肌和头最长肌。除起于总腱外,还起自全部胸椎和第5~7颈椎横突,止于全部胸椎横突和其附近的肋骨,上部颈椎模突和颞骨乳突。一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屈曲:两侧收缩,能竖直躯干。胸和颈最长肌受脊神经(C4~L5)后支支配,头最长肌受脊神经(C1~L4)支配。

棘肌:在最长肌的内侧,紧贴棘突的两侧,较上述二肌薄弱,又分为胸棘肌、颈棘肌和头棘肌。前者位于胸背面的中部,起自总腱和下部胸椎棘突,肌束一般越过1~2个棘突,抵止于胸椎棘突;颈棘肌和头棘肌较胸棘肌尤为弱小,位于项部。胸棘肌伸脊柱胸段;项棘肌和头棘肌伸脊柱颈段。棘肌受脊神经后支支配。横突棘肌由多数斜行的肌束构成,排列于骶骨到枕骨的整个项背部,被竖脊肌所遮盖。其肌纤维起自下位椎骨横突,斜向内上方止于上位椎骨的棘突。由浅而深又分为三层:浅层肌束最长,跨过4~6个椎骨,其纤维方向较直,称半棘肌;中层肌束较短、较斜,越过2~4个椎骨,称多裂肌;深层肌束最短、最斜,位于上、下两个椎骨之间,或越过一个椎骨,称回旋肌。半棘肌按其止点和分布位置.分为胸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头半棘肌.腰部没有此肌。起自第2颈椎到第12胸椎的横突,肌束斜向上内,按部位分别止于背上部(胸1~胸4)、项部(颈2~颈7)和枕部的上、下项线之间的部分。颈半棘肌位于头半棘肌的深侧,大部分肌束止于第2颈椎棘突。头半棘肌位于头和颈夹肌的深侧,瘦人项部两条纵行的凸隆,即为头半棘肌的表面投影。当胸半棘肌和颈半棘肌两侧收缩时,可伸脊柱胸段和颈段;单侧收缩时,使其相应部分的脊柱转向对侧。当头半棘肌单侧收缩时,使头伸直并使面部稍微转向对侧。半棘肌受脊神经(T1~T11)后支支配。

多裂肌位于半棘肌的深侧,形状类似半棘肌,但较短。分布于低骨到第二颈椎之间,在腰部和预部比较发达,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横突、胸椎横突和下位四个颈椎关节突,止于全部脊椎(寰椎除外)的棘突。多裂肌受脊神经(C3~S5)后支支配。回旋肌位于多裂肌的深面,分颈回旋肌,胸回旋肌及腰回旋肌。肌束似多裂肌,但更短,只连接上、下两个椎体,在胸部比较发达,可越过一个椎体。回旋肌受脊神经(T1~T11)后支支配。横突棘肌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伸直;单侧收缩时,使脊柱转向对侧(图1-3-15)。背深层长肌由于起止点相当复杂,而且有部分肌肉纤维包绕在棘突周围和横突之间,有的和胸腰筋膜相连,这些部位都没有肌腱膜和肌间膜,除了这些部位和肌肉附着区之外,其外侧面都有较厚而较坚韧的肌腱膜包绕,并有较长较宽的肌间膜生于其间。

枕下肌包括四对短小、发育良好的肌肉,即两对直肌和两对斜肌。这些肌肉只出现于高等哺乳动物,皆位于头半棘肌的深侧,作用于寰枕及襄枢关节,均由枕下神经(C1~C2)后支支配。将这些小肌肉分述如下:头后大直肌呈三角形,起于第二颈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旋转,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头后小直肌星三角形,起于寰椎后结节,肌纤维向上,止于下项线的内侧。其作用是使头后仰。头上斜肌呈粗柱状,起自寰椎横突,肌纤维斜向内上方,止于下项线上方外侧部。--侧收缩时,使头向对侧旋转,使寶枕关节侧屈;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头下斜肌呈粗柱状,起自第2颈椎棘突,向外上方止于寰椎横突。其作用是使头向同侧旋转,并向同侧屈曲。横突间肌起止于相邻横突,此肌在颈部和腰部比较发达。其作用是使脊柱侧屈。横突间肌受脊神经后支支配。棘问肌位于颈部者最明显,起止于上下相邻棘突的分叉部,项韧带的两侧。有时在背上部和腰部也有发现。其作用为协助伸直脊柱。棘间肌受脊神经后支支配。肋提肌呈三角形,位于脊柱的两侧,共有12对。起自第7颈椎和第1至第11胸椎横突尖,斜向外下方,止于下位肋骨肋结节外侧的肋骨上缘。其上8对肌肉叫肋短提肌;下4对肌肉的肌束较长,越过一个肋骨,抵止于下一个肋骨,叫肋长提肌。其作用是协助肋间外肌,增大肋间隙,以助吸气。肋提肌受脊神经(C8-T11)前支支配。

背肌深层的短肌由于短而小。其主要作用于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这组肌肉在进行收缩运动时,和其他的软组织的相对运动幅度很小,所以只在外侧面有少量的薄弱的肌腱膜,并有肌间膜和半棘肌的深面相连。胸肌分为两群:第一群是上肢所属的胸肌,位于胸壁的前面及侧面的浅层,皆为阔肌;第二群是胸固有肌,位于胸壁的深层,参与胸壁的构成,但其仍保持着节段性。上肢所属的胸肌在发生上是从颈部降至胸部的,主要作用于上肢带骨及游离上肢骨,依其位置深浅,分为三层:第-层为胸大肌;第二层为胸小肌、锁骨下肌;第三层为前锯肌。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皮下(图1-3-16),为扇形扁肌,起点范围大,共分三部/p>

上部为锁骨部(借三角胸肌间沟与三角肌相隔),起自锁骨内侧1/2的前面,肌纤维斜向下外;中部为胸肋部,起自胸锁关节到第六肋软骨之间的胸骨前面半侧和上5个肋软骨的前面,肌纤维大部分横行向外;下部为腹部,此部分起点最小,起自腹直肌鞘前叶,肌纤维斜向上外旋行。三部分肌纤维向外集中,分别移行于坚韧的腱膜,在三角肌前缘及肱二头肌长头之间,止于肽骨大结节嵴,止点处的腱膜由二层组成:前层为锁骨部肌纤维及胸肋部的中部肌纤维移行而来;后层由胸大肌下半部及后面的肌纤维旋行移行而来。此肌使肱骨内收及旋内。此外,锁骨部还使肩关节屈曲(将前臂桡侧放在桌缘之下,用力上提前臂,便可见到该肌锁骨部的活动);胸肋部可使举起的上肢后伸(将前臂尺侧置于桌缘上面,用力下压,便可扪到胸肋部的活动)。如上肢固定时,则可上提肋骨,例如支气管哮喘患者,常用手握住一-固定的支架,其目的是在于固定上肢,而利用该肌帮助呼吸。此外,上肢固定于上举位时,与背阔肌共同作用,可上提躯干,例如爬树、登高等动作。只有人类和类人猿才有胸大肌锁骨部,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胸大肌受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C5~T1)支配。

胸小肌位于胸廓上部的前外侧(图1-3-17),胸大肌的深面,完全被胸大肌所遮盖。为三角形扁肌,以分散的肌齿起自3、4、5肋骨的前面(靠近肋软骨与肋骨结合处),肌纤维斜向外上方,在喙肱肌的内侧,以短腱止于肩胛骨喙突。上缘与锁骨之间的区域,称胸锁三角。此肌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前下内方。若肩胛骨被固定时,则可上提肋骨,因而是呼吸运动的辅助肌。胸小肌受胸内侧神经(C7.C8、T1)支配。

锁骨下肌位于锁骨下面(图1-3-17),在人类为一退化的小肌肉,起自第一肋软骨及肋骨,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近肩峰端的下面,介于喙锁韧带及肋锁韧带止点处之间。此肌牵引锁骨向内下方,以固定胸锁关节。若上肢带固定,则上提第一肋骨,因而也是呼吸运动的辅助肌。该肌位于锁骨至上肢的大血管及神经干之间,故在位置上有保护这些结构的作用,因此在锁骨骨折时,并不常引起这些结构的损伤。锁骨下肌受锁骨下神经(C4-C6)支配。前锯肌位于胸廓外侧面(图1-3-17),其前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为一宽大的扁肌,与胸廓侧面的弯曲-致以许多肌齿起自上8~9个肋骨的外侧面,下部的4~5个肌齿与腹外斜肌的肌齿相交错。肌纤维斜向后上内方,止于肩胛骨脊柱缘及其下角的内面。下部肌纤维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部旋上,助臂上举,若此肌发生病变,则上肢举起受到影响,只能举到--定程度。上部肌纤维收缩时,使肩胛骨向前,上臂前屈。此肌与菱形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共同作用时,使肩胛骨紧贴胸廓,有固定肩胛骨的作用。若此肌瘫痪,肩胛骨下角离开胸廓而突出于皮下,使产生“翼状肩”。前锯肌受胸长神经(C5~C8)支配。

上肢所属的胸肌即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前锯肌因位于胸壁的前面及侧面的浅层,故其外侧面都与胸骨部的皮肤相连,没有肌腱膜,但有大量的弹性很小的肌间膜与皮肤相联。在其深面有肌腱膜包裹,并有肌间膜和胸固有肌外侧面相连。胸固有肌:此肌群主要位于肋间隙内,有的则位于胸廓内。此肌群与腹壁扁肌一样,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肋间外肌(包括肋提肌);第二层为肋间内肌:第三层为胸横肌、肪下肌、肋间最内肌(后内侧部)(图1-3-17)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外面,其后部在肋结节处与肋提肌毗邻,前部肌纤维仅到肋骨与肋软骨结合处。于肋软骨间隙处,肌纤维退化,而代以结缔组织膜,称为肋间外膜。该肌起自上位肋骨下缘内面的肋沟下面(第12肋骨除外)。肌纤维斜向前下,抵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此肌收缩时,提起肋骨,使胸廓纵径及横径皆增大,以助吸气。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T,~Tu)支配。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深面,肌纤维从胸骨外侧缘开始,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止于上位助骨的下缘。自助角向后移行为腹膜,称助间内膜,并与脊柱相连。作用为降肋,助呼气。肋间内肌受肋间神经(T1-T11)支配。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内肌深面。与肋间内肌纤维方向一致。此肌收缩时,使肋骨下降,胸廓因而缩小,以助呼气。肋向内肌和肋间最内肌受肋间神经(T1~T11)支配。胸横肌位于第3、6肋软骨的后面,是腹横肌的延续,起自剑突及胸骨体下部的内面。肌束斜向外上方,以四个肌齿分别止于3~6肋骨与肋软骨结合处的后面。此肌收缩时,使肋下降,助呼气。胸横肌受肋间神经(T3~T6)支配。肋下肌位于胸廓后壁肋间内肌后内侧部的深面,数目极不恒定,肌纤维方向与肋间内肌相同,但肌纤维较后者为长,常跨过一个或两个肋骨。其作用与肋间内肌相同,助呼气。肋下肌受肋间神经(T1~T11)支配。胸固有肌的肋间外肌外侧面有肌腱膜覆盖,与胸部的第一层肌肉(外侧)的深面相邻,以利于胸廓收缩和扩张时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且有少量肌间膜生于其间。肋间外肌的深侧面和肋间内肌的外侧面相邻,有较完整的肌腱膜和肌间膜。肋间内肌的外侧面也有较完整的肌腱膜和肌间膜,而它的深面肌腱膜就很不完整,只有少量的肌间膜与肋最内肌相连,起到和肋间最内肌的分隔作用。肋间最内肌的外侧表面也没有完整的肌腱膜。肋间最内肌的深面、胸横肌及肋下肌均无肌腱膜和肌间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针刀医学原理》朱汉章·著,医院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培训推荐翻滚查看

年医院相关培训

?年2月10日-2月12日段朝阳教授针刀医学新鲜尸体精细解剖(视频版2月版)

?年2月24日-2月26日冯建民教授脊柱病及相关病高级专修班

?年2月28日-3月1日第四届蒋秀香教授针刀医学高级全修班

?年3月2日-8日汉章针刀培训中心临床手把手综合实战班

?年3月9日-13日针刀医学诊疗思路精细解析研讨班

?年3月16日-18医院美容、美体、专题班课程

?年3月24日-28日医院兴化流派针刀培训班

持续更新中、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