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杨蔚然通讯员郭强攀岩,素有“岩壁芭蕾”“峭壁上的艺术体操”等美称,集探险、竞技、健身、娱乐、观赏于一身,融力量、勇气、智慧、时尚、美感于一体。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罗令教授表示,如果不掌握攀岩的基本技术动作、不做好前期准备、不注意日常训练,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及运动损伤。“抑郁了?去攀岩吧!”身心皆会受益“抑郁了?去攀岩吧!”在一些喜爱运动的朋友群里,常有这种调侃。罗令表示,攀岩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的确能让人具备迎难而上、超越自我的坚强意志。在生理方面,攀岩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脏的射血量、全身组织器官的供血。构建肌肉力量,锻炼腹部、腹斜肌、臀大肌、大腿、小腿等,还能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平衡性。在心理与社交上,能增强记忆力、注意力和动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与人的沟通技巧,与掌握绳索的攀岩者和保护者,建立相互信任,能极大地保障健康安全。构建社交群体,有助对抗抑郁,增强自信。挑战性运动,需准备保护及辅助性装备“对攀登者来说,要能充分协调上肢、下肢和躯干的力量,在不同高度、角度及介质的岩壁上,连续完成转身、引体、动态蹿跳等系列攀登动作,需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罗令表示,攀岩运动极具挑战性。攀岩装备的安全标准、安全认证标志,事关攀登者的生命安全,在选择、购买甚至操作上要明了。硬件包括如保护性装备,含绳子、扁带/绳套、安全带、铁索、保护下降器、上升器和头盔等;辅助性装备,含攀岩专用鞋、镁粉袋和手袋等。攀登者不仅要有力量、耐力、柔韧性、弹跳力、灵敏素质、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还需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调控自己情绪和应急处理的能力。“日常不训练,千万别攀岩”事关安全攀岩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异侧侧拉、同侧正拉、换手、换脚、反扣、蹿跃、脚挂手点、挂脚顶胯、脚钩挂手点、翻撑上点、转膝侧身、折膝别腿、引体抓点、膝挂肘、单腿平衡等。“日常不训练,千万别攀岩。”罗令表示,攀岩运动的安全性,关键重在日常训练。遇上碎石边躲闪边大声喊叫提醒同伴“攀岩过程中,一旦出现碎石下落,要一边躲闪,一边大声喊叫提醒下面的同伴。”罗令提醒,攀岩前后要做热身和拉伸运动。攀登前,要留意岩馆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教练是否有国家执业资格认证书。要仔细观察岩石的风化程度,是否有松动情况,确定攀登路线安全。要认真检查自己的装备是否完善、安全。运动前后,都要做热身和拉伸运动。攀登时,保持手脚中的三点稳定,逐渐向上移动。注意步幅要小,步伐要稳。不要将身体紧贴在岩面上,这样会降低身体的稳定性,使身体失衡。集中精力完成攀岩。不做无保护的运动,运动强度要适宜,感觉力不从心时,应及时停止。应急处置“RICE原则”制动、冷敷、加压、抬高攀岩运动可能出现急性运动损伤或慢性运动损伤。前者包括擦伤、肌肉拉伤、撕裂伤、韧带扭伤、骨折等;后者包括肌腱炎、腱鞘炎、滑囊炎、疲劳性骨折、习惯性损伤等。罗令表示,出现运动损伤症状应采取应急处置,即“RICE原则”:制动(Rest)、冷敷(Ice)、加压(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潮运动,要炫更要健康”系列报道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