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腱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种疾病最适合冬病夏治,消除积寒,4 [复制链接]

1#

一提起夏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炎热。在很多八零九零后年轻人的眼中,夏天的固有印象就是永远热情高涨的太阳、热气氤氲的柏油马路、没完没了日夜鸣叫的知了、童年记忆中吱吱作响的老式电风扇、小卖部冰柜里琳琅满目的各色棒冰、饭后餐桌上切成月牙状的西瓜。

不过,长大了的我们再到夏天,对这个季节怕是只有满身大汗、燥热难耐、吃不好睡不好的埋怨和厌倦了。更糟糕的是,普遍高温的夏季,还有一段长达一个多月的气温最高,同时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也就是“三伏”。

这个时期外出活动的话,会有极大概率发生中暑,症状严重的话会导致人体多器官衰竭,最终致死。不过,高温炎热的夏天对人类并不是没有任何好处。

一、理论根源

我国的古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世间万物的生命本源的研究。《易经》是汇聚他们研究精髓的瑰宝,“阴阳”观念也是至此诞生。

阴阳理论后来为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吸收和深入研究发展,成为传统中医养生治病的指导思想。中医讲究人体阴阳调和,认为人体致病的根源在于阴阳不调,并致力于调和人体的阴阳二气,以便从根本上取得健康。

中医认为,人体包含统一的两个属性——阴阳,并把各种病症划分为阴症、阳症、阴虚和阳虚等。比如精神萎靡、面色黯淡、虚弱无力的症状是阴症,神烦气燥、面红体热、脉象有力的是阳症。

还从五行理论中将五腑六脏划分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类别,通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调节阴阳平衡,从而实现人体健康。

(五行相生相克图)

这种阴阳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现象也被中医学运用到自然界中,并且因为人类来源于自然,所以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也会引起人体内部阴气和阳气的变化。

冬天气候寒冷,有不少人会出现畏寒喜暖、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就会认为这是人受到大自然的阴气侵蚀导致体内阳气不足了,所以才会产热能不足,怕冷怕厉害。

同样的道理,夏季气温炎热,大自然中的阳气充盈,人体在面对这些多余的阳气时就会燥热难耐。这时候往往会选择摄入一些性质寒凉的食物,如冷饮和西瓜等,从而达到解暑降温的目的。

不过,中医药学理论却从人体在冬季和夏季的两种普遍机体反应现象上发展出一个新的养生治病理论——“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简而言之就是把冬天容易发作的一些疾病在夏天进行预防治疗。

夏季是人体内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此时,利用体内充裕的阳气,再搭配适当的驱寒手段,可以有效驱散体内经年积压的寒邪之气。这样一来,冬季到来的时候,某些寒性疾病就会显著降低发作频率,甚至得到彻底根治。

体感最不舒适的“三伏”天气是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三伏的“伏”本身就是伏邪之意,也有藏伏之意。三伏“伏”的是暑邪,“藏”的是阴气。

三伏可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处于阳历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间,短则三十日,长则四十天。如果没有抓住夏天,尤其是三伏天的治冬病的大好时机,到了天寒时分,体内沉积的寒气会随着新袭来的寒风愈渐加重。

二、适症范围和方法

因为冬病夏治的中心思想是温补驱寒,即补阳气除阴寒,所以这种治病方法只适用于阳气不足、体质虚寒的人群。对于所有因寒邪之气侵袭入体而产生的疾病,冬病夏治的方法都有显著疗效。

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在冬季容易频繁发作,且时常会有病情加重的情况,而在夏季却是它们的平缓期,所以是调养治疗的最佳时期。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冬病夏治,一般采用穴位按摩和膏贴等方法进行治疗。膏贴一般都是生姜汁、肉桂、细辛等的天然中药制成。穴位按摩则主要通过按摩天突穴、膻中穴、肺腧穴和太渊穴这四个穴位来进行。

天突穴位于颈部正中线上,在喉结往下的一个凹陷处。它可以化痰利咽、通肺止咳,用力按压时向外呼气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止咳效果。膻中穴位于胸前的正中线上,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它可以有效缓解气机不畅,经常被用于治疗咳嗽胸痛、气喘和气短。

肺腧穴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它是肺的重要保健穴,有解表宣肺、理气平喘的功效。太渊穴在手腕上,位于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它可以补肺益气、理血通脉,也常用于治疗肺部不适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

(肺腧穴图)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外,风湿类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同样会在冬季降温受寒的天气中会反复发作,让病人痛楚不堪。

对于这类患者,冬病夏治的治疗举措主要是热水熏蒸或热敷。在熏蒸和热敷的同时还可以选用艾叶和生姜等温热驱寒的重要放入水中加强疗效。

妇科疾病,比如月经不调、痛经和产后失调等,大多都有虚寒的长期症状。女体本来就属阴,再加上现在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影响,使得诸如痛经、盆腔炎等疾病在女性人群中普遍发作。

因着妇科病虚寒的特质,使得对它的冬病夏治变得非常必要。中医学一般采用温热补血的中草药进行内服疗养,再加上艾灸按摩等外部手段共同作用,以更好的治疗妇科疾病。

此外,消化系统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和胃肠功能紊乱等也非常适宜冬病夏治。一般表现为消化不良,容易胃酸胃胀,经常拉肚子的症状都是脾胃虚寒。

对于这种情况,使用生姜等温补驱寒的中药可以有效暖胃醒脾、化瘀除寒。除此之外,穴位按摩和膏贴针灸等方法也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这种虚寒型的消化系统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过敏性疾病和亚健康在冬病夏治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治愈效果。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肤病,都是典型的虚寒致病,夏天通常也是这些疾病的缓解期,此时正确用药甚至可以很好的治本。

亚健康则是人体在出现病状前的状态,一般表现为容易疲倦、睡眠质量降低、食欲下降、怕冷等。此时若用温阳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比如膏贴和滋补药膳等,可以在身体产生病变之前快速恢复健康。

三、注意事项

虽然冬病夏治在养生治疗方面有着极其必要的实践意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首先,阴虚火旺的人群不能进行冬病夏治,这种体质的人,阴液亏虚,无力制约阳气,此时已经出现了阳气过盛的虚热状态,如果再继续温补,只会加重症状。

其次两周岁以下的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以及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人群,也最好不宜进行冬病夏治。此外,由于穴位贴敷、针灸和穴位注射在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中最常用也最方便。

(阴虚火旺的症状图)

所以对特殊体质或者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对贴敷药物以及贴敷胶布过敏的患者、甚至关键穴位皮肤破损、红肿溃烂者,都不适宜进行冬病夏治的相应治疗。

与此同时,并不是采取了冬病夏治的治疗措施就等于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了。如果在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方面不注意的话,即便进行了冬病夏治,也会效果甚微,是无用功。

冬病夏治在饮食方面需要非常注意。大量服用寒凉的食物会导致阳气外泄、损伤脾胃。口味的辛辣食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极伤阴气。高脂高糖的食物又会给身体带来过量的湿热之气。不运动或者过量运动都会对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作产生影响。

最后,不良的作息习惯,如长期熬夜或者贪眠嗜睡也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调,继而引发一系列疾病。所以冬病夏治是全方位的治疗过程,不仅需要医药辅助,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很必要。

总结: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不断深入,人们对中医养生治病的了解也不断加深,冬病夏治也成为了现代社会治病愈疾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利用自然界中天然的阳气,助力人体温补阳气、散寒驱邪,并通过药物或者非药物的治疗方法,预防和治愈一些冬季常发的顽固疾病。

但是作为一种中医治病理论,冬病夏治经历了长期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检验,并不是个人能轻易掌握的治病方法。所以我们想要进行冬病夏治时,一定要征求专业医师的意见,并从个人的体质和病症出发,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