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痤疮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小编按:湘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湖南省县级市,属湘潭市管辖,中南地区、华中地区城市,湘*故里,楚南重镇,古称“龙城”。湘乡北邻韶山22公里,东距长沙80公里。湘乡是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湘乡,公元前3年置县,是湘*的策源地、伟人故里。年3月6日,湘乡县正式改为湘乡市。“自古无湘不成*,天下湘*出湘乡”。湘乡曾“以百里之地荟萃群才,以一*之威维系全局”,“以一县之兵,征伐十八省”,历经半个多世纪,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湘乡市区
概述湘乡简史
1、湘乡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属长沙郡湘南县。
2、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置长沙郡。后于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封长沙王的儿子刘昌为湘乡侯。自此始有湘乡之名。
3、东汉时改长沙郡,原湘乡侯领地改为湘乡县。
东汉建武初年,原湘乡侯领地置湘乡县,原荆州零陵郡,县治就在今市城。
4、三国吴时属衡阳郡,并为衡阳郡治所在。
5、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年)并连道入湘乡县,县域扩大,仍属衡阳郡。
6、隋朝开皇九年(公元年)撤衡阳郡,将湘乡、湘西、衡山三县合并为衡山县,属潭州总管府。
7、大业三年(公元年),改潭州总管府为长沙郡。
8、唐武德四年(公元年),析衡山县复置湘乡县。
9、元朝元贞元年(公元年),升为湘乡州。
10、明洪武二年(公元年),湘乡州降为湘乡县。
11、清代,湘乡县属长沙府。
12、年改府州建制为道,湘乡县属湘江道。
13、年,废道制,湘乡县直属省辖。
14、年属湖南省第六行*督察专员公署(设邵阳),年4月改属湖南省第五行*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益阳)。
在习惯上,湘乡有“新湘乡”和“老湘乡”的区别。将现在的湘乡称作新湘乡,将年拆县前的湘乡,称作“老湘乡”。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乡县属益阳专区。年,湘乡县划出现在的双峰县全境及涟源一部分,余下仍称湘乡。年11月,湘乡改属邵阳专区。年7月,改属湘潭专区。年2月,湘潭撤地建市,湘乡改由湘潭市管辖。年3月6日,湘乡县正式改为湘乡市。
曾国藩故居
寻古韵龙城呼大湘乡
旧域湘乡,就是俗说的老湘乡;也就是五二年前的湖南省湘乡县,这里说同一种古方言——湘乡/双峰话。旧域湘乡,古称龙城,湘乡县、湘南县、楚南地区,多指这同一地方,位于湖南省中部,建县历史超过多年。
老湘乡县在清咸丰以后分上、中、下三里,上里即现在的娄底市娄星区及涟源市杨家滩一带,中里即现在的双峰县,下里即现在的湘乡市;下里为县治所在,故称首里。知县驻县城(今湘乡市),设县丞分驻永丰(今双峰县),设巡检分驻娄底(今娄底市娄星区)。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名副其实的湘*故里。
一、容史之需
旧域湘乡历史悠久,人文厚重。
西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皇帝刘欣将涟水流域赐给长沙王子刘昌,封他作湘乡侯,这是湘乡建置之始。据此算起,至今有0年了,其域辖界线非常清楚,为“涟水流域”,当然按现在的说法,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定论。
两千多年来,尤其是近代,在“涟水流域”这片热土上,走出了不少说着湘乡话的湘乡人,历朝历代,灿若星辰,其中不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杰出人物。诸如:三国蜀相蒋琬,元代文豪冯子振,湘*统帅曾国藩,收复*的“飞将*”刘锦棠,辛亥革命先躯龚铁铮,共和国*事家、红*杰出将领*公略,大将陈赓、谭*,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治工作者李卓然,中将丁秋生,国际诗人萧三,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爱国将领宋希濂,一代报人成舍我,“中国佛教最杰出高僧”虚云法师。
一代伟人毛泽东、我*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分别在湘乡东山学校和湘乡二中求学。
说起湘乡,历史的回声依然清晰可闻,激荡在湘乡大地乃至整个中国,光照千秋。自18世纪中期以来,在整整半个多世纪里,以晚清中兴重臣“曾湘乡”、湘*统帅“曾剃头”——曾国藩为代表的湘乡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国藩(年11月26日-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汉族,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镇)人。晚清重臣,湘*之父,湘*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不管是“无湘不成*”,还是“自古无湘不成*,天下湘*出湘乡”之说,并以“以一县之兵,征伐十八省”的战绩,立下了“以百里之地荟萃群才,以一*之威维系全局”的奇功。这些都中华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事实。
但是仅于此,已足够大了。可是这些,又那能是时下一个小小的湘乡县所能容纳?涟水若失上游,孙水、湄江、测水不入其中,岂有眼下为伟岸?小湘乡难容巨史,历史呼唤大湘乡!
二、人和之需
旧域湘乡,人文深厚,仅其独特的语言特色,湖湘文化中转站的独特地位,已经紧紧地将这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了。
湘乡话属于古殷语系,重鼻音,属古方言区,是中国方言中最难懂、最难学的方言之一,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两个古语之一,通行于整个老湘乡,即湘乡、双峰、娄星、涟源四县市区,整体上发音基本一致。湘乡方言的覆盖区域不但包含老湘乡,还有韶山市。
湘乡话尽管“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鼻音重,现在都有人说“长沙里手湘潭漂,湘乡嗯安做牛叫。”长沙里手的意思是指长沙人喜欢充里手,好像天上的事晓得一半,地上的事全知。湘潭漂的这个漂字,这里不是漂亮的意思,而是指嘴巴会讲,夸张点说就是死的讲得活,水上点得灯。湘乡嗯安做牛叫,是因为湘乡人说话鼻音重,如同牛叫。这个“嗯安”,为湘乡土词语,发音为ngnga,即“我”。尽管这有点贬损甚至侮辱湘乡人,却是形象生动的俚语。
湘乡话,无论属于古殷语系,还是唐宋官话正脉,作为古楚语的最后一支,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应该好生保护起来,一直传承下去。统辖管理有助于人们交往,文化的传承,更好地实现人和的繁荣景象。
湖湘文化,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湖湘文化的精髓人们普遍认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关于发展,有的学者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南宋时期的第一次大融合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洋务运动时期的第二次大融合,使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湖湘文化兴盛于一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第三次大融合,使湖南省风气大开;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第四次大融合,是湖湘文化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时期。有的学者指出近代湘*的崛起,堪称湖湘文化重要的发展阶段,湘*深远的影响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动力。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起了重大作用。由此看来,旧域湘江乡作为湖湘文化的中转站,是不为其过的,这份文化需要原域人们去传承和发扬。这是湘乡人时下应该担负的历史责任。
三、融城之需
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环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外围分别发展常德、岳阳、衡阳、娄底4个次级城市圈(带)。总面积9.96万平方公里,人口多万,GDP占全省79%,是湖南重要的一大区域,对全省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这一规划可以看出,湘乡进不了核心城市圈,定位于都市卫星城市,而娄底定位于外围节点城市,两者都处在新能源新材生进制造业发展带上,其在功能趋同。如从析出湘乡,让湘谭快速融于入长沙,将旧域湘乡打造成大长沙的后花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水府庙库区处在娄星区、湘乡、双峰的交汇点。以此为基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将这一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建设好,具备大长沙天然后花园的功能,且这一地区道路设施较为完善,只需将建设中的湘中大道,从双峰过水府庙延伸到湘乡即可,而且路程不长;从而达到新湘乡北有上瑞高速和娄湘高等级公路,中有城市公路,南有三二0国道,交通将十分便利。
设娄底市本是无奈之举,三十多年来早有存废之争,资江文明与湘江文明在这里不时发生碰撞,娄底在区域内缺乏向心力,将新化冷水江析出,以此为核心还可以依托梅山文化,打造一个全新的梅城。
湘乡、双峰、涟源、娄星区近五十年来,其行*归属变更数次,好象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湘乡原与双峰同属邵阳专区,也是年7月,改属湘潭专区。作为湘谭的尾巴,其发展明显低于全市水平。设立省辖湘乡市,在利于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大长沙两型社会的建设。
四、庸绩之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到了一个关健的节点,这是一个庸绩着著的伟大工程,需要不断的释放新的正能量。一个民族的复兴,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复兴。
这里曾经是大湘西与长沙的中转站。据《双峰县志》记载:“明万历年十八年()改名永丰镇”。据此,双峰县永丰镇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永丰作为区域性中心也由来已久,早在乾隆三年,湘乡县丞驻永丰(当时叫永丰市)管辖16都,即湘乡中里(今双峰县全境)。上世纪初,永丰处于湘潭与宝庆之中点,且为两地之间的通衢要埠。从长沙和湘潭发出的商品由于没有公路,经水路必由湘江、涟水、测水、进入湄水,从永丰着陆。年后,需有公路,但陆路运力与成本无法与水路相衡,仍以水路为主,那时的永丰其繁荣远胜于湘乡县城。难怪著名作家朱剑宇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永丰如果不毁了文塔、关圣殿、双峰书院,再改造几条老街,保留吊脚楼,绝对不会比凤凰古城差。”永丰自年(民国17年)潭宝公路全线通车后,中转作用渐失。
这里曾经是农民运动的中心点。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大革命在永丰》一文中,也对当时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记载,见证了曾经的繁华。文中描述当时的永丰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有1多人的集镇(此数由新德伍尔夫传教士告知,至本世纪初永丰镇全境亦只有余人),有外国的传教士,这里的农运开展得很红火,她说:“如果想了解大革命取得了什么成就,以及反动派在湖南农村当时进行的活动,仅仅在长沙采访是不够的。长沙以南一百英里处有个叫永丰小镇,还有它的县城湘乡,所有的外国人都确认那儿曾是革命的‘最赤化’的两处地方:……在永丰和湘乡,农民协会和工会确实赶走了一些外国人,把他们的房屋作为协会的总部。”
这里曾是中共湖南省委所在地。大革命时期,永丰区域(即今双峰)有*支部18个,*员人,到解放前永丰区域有名*员,占全省的10%。在年至年间,湖南省委就设于永丰区域。
旧域湘乡,位处湘中,乃三湘四水的三湘之一(三湘仍存争议,湘谭、湘乡、湘阴三湘属其一),在中华发展史上创下了不朽的传奇,留给了世人并以“以一县之兵,征伐十八省”的战绩,立下了“以百里之地荟萃群才,以一*之威维系全局”的奇功神话。
细说湘乡精神
天下湘乡。湘乡精神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植根于湘乡这片沃土,是有史以来湘乡人集体精神的结晶。湘乡精神的发育和发展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湘乡的教育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理学思想的学习传播,在湘乡蔚成风气。现在湘乡留下的重要文物古迹,如云门寺、状元塔、孔庙都是在宋朝兴建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年),在*甲岭(今一中校园)建有学宫,这是正式的官办学校。南宋时,讲学的风气兴起。湘乡著名的理学人物周奭是著名理学家张轼的弟子,建立了涟滨书室,后来发展成为涟滨书院,涟滨书室的名字由张轼亲自题写。理学家彪虎臣、彪居正父子,学问精深,深孚众望,受到理学领袖人物朱熹、张轼的器重,彪居正还担任了岳麓书院的山长。讲学风气兴起以后,湘乡吸引了全国最著名的学者来讲学,朱熹、张轼、胡安国、胡宏等大儒都到湘乡讲过学。通过办学、讲学,培养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南宋状元王容,出自湘乡学宫。神童贺德英于南宋淳祐十年考取神童科试第一名,时人有诗赞曰:“京华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宋时,湘乡人考上进士的有31人,考上举人的有人。南宋讲学和书院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湘乡在解放初期有五大书院,即涟滨、东山、东皋、双峰、涟碧书院,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名气。宋朝的理学思想为湘乡精神的形成打下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个重要的时期是明朝至清朝前期,近四百年的时间,湘乡遭受了史上罕见的“堕粮”困苦。年,朱元璋围汉帝陈理于武昌,陈部粮食将尽,飞檄湘乡调粮。被汉*权授职参*的易华从湘乡紧急筹集了十万八千多石粮食,送到了武昌,使得陈理的部队坚持了好几个月。城破以后,朱元璋从缴获的粮册里面发现了湘乡运粮的情况,就做了一个非常不人道的决定,以十万八千担粮食作为湘乡人今后每年的粮赋确定下来。这是个什么样的负担呢?从宋朝至元朝湘乡的人口约十万人,粮赋在三万三千石至三万五千石之间,朱元璋这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把湘乡人的负担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倍多。而且,朱元璋还两次派兵征伐湘乡,致使湘乡“千村血洗,万灶寒烟”。明朝初年,湘乡人口锐减,从江西迁了一大批人过来,还只有人。“堕粮”使湘乡人苦不堪言,十室九空。湘乡主要是丘陵山地,本来田土就少,许多人因不堪重负,只得逃荒要饭,远走他乡。到明朝万历年间,全国人口统计,湘乡只有人,过了约年人口不仅不增,反而还减少了人,可想而知,湘乡人当时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湘乡残破到了什么程度!一直到乾隆三年(年),乾隆皇帝才把湘乡的粮赋减少到石。所以,近四百年间湘乡人过的是暗无天日的生活。在“堕粮”前后,湘乡发生了两次大的人口迁徙,一是洪武初年,从江西等地迁了一批人到湘乡来。第二次大的迁徙发生在取消“堕粮”以后,由于负担减轻,很多流离失所的湘乡人又回到了湘乡,包括还有外来的一些人迁徙到湘乡。今湘乡人口音、习俗、性格的差异,主要源于人口的大量迁移。到嘉庆20年(年)湘乡的人口达到了人,已是全国人口大县。可见,湘乡人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长达四百年的残酷压榨、践踏,没有将湘乡人的精神压倒,湘乡的脊梁并没弯,相反还使湘乡人养成了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性格特质。挺过了“堕粮”之苦,还有什么艰苦可以吓倒湘乡人?在“堕粮”之困部分解除以后,湘乡人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经济社会得到恢复和发展,湘乡的人口呈爆发性增长,三十多年以后,为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与*晌。
第三个阶段,是清末湘*的崛起。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乡知识分子,以书生领山农的模式组建湘勇,编练湘*,异*突起,以一县之力,征伐遍及十八行省。粗略统计,从年到年,湘乡有十万人左右加入了湘*,成千上万湘乡人血洒沙场,这一时期,供奉在湘乡昭忠祠的战殁者达人。同时,也有一大批人立了*功,获得了封赏。从年至年,20年之内湘乡出现了人才井喷现象,可以说是人才甲天下。湘乡人以*功获得官职的有人,其中文职人,武职人,是名副其实的万官县。文官中,大学士总督1人,巡抚5人,布*使3人,按察使5人,道员32人,知府43人;武官中,三品以上的有人,其中提督人,总兵人,副将人,参将人,游击人。这些人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此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湘乡的精英人物皆有上乘的表现。湘乡和湘乡人声名鹊起,令世人刮目相看。
四、湘乡精神的主要内容。湘乡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公、诚、勤、俭、勇。
一是公。它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指大公无私。即心忧天下,甘于奉献,取义成仁。拿曾国藩的话来讲是“忠义血性”的公,是“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公,是“前者覆亡,后者继往,蹈百死而不辞”的公。这种公,常为精英人物所提倡、所示范,然后激发引导大众的血性、公义,一起为国家、民族来尽忠。这绝非虚言。
其次,是指公平公正。湘乡人特别强调公平公正,民间有不少这方面的俗语,如“公道杀人,死而无怨”,“一碗水要端平”,“三个钱买个烧饼,要分个厚薄”。要是事情做得不公正的话,湘乡人就会说:“肯信咯哒乱弹”,“就不套咯哒恰”,“不理咯哒八斗”(斗:量器,十斗为一石)。
其三,是先公后私。东山书院正厅,有副对联叫做“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是当时湘乡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也可以说是湘乡人立身处事的标准。
二是诚。湘乡人非常看重诚。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事的态度,专心致志,认真负责,不苟且,不推诿,不取巧;一是对人的态度,实心实意,忠厚待人,不敷衍,不装奸,不虚伪。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或亏待他人。湘乡人喜欢讲:“做老实事,做老实人”,“世上只有亏好吃”,“信得过我,脑袋给你当凳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曾国藩说,“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州而戡大乱,非拙且诚者之效欤?”他把诚归结为三类,一是“血诚”,强调的是忠义血性,指对国家对朝廷的态度;二是“拙诚”,看似有点笨拙,但是真实无虚,既用来指对事的态度,也用来指对人的态度;三是“朴诚”,朴实、自然,常用来指对人的态度。
三是勤。湘乡人的勤奋、吃苦耐劳是有目共睹的。这与湘乡遭遇“堕粮”之苦有关。在长时间内,湘乡人为了生存,只得在荆棘丛中讨生活,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在道路曲折的丘陵山地甚至高山上,凡是能种上庄稼(湘乡人称为生芽)的,都开垦出来了,湘乡到处都有几十个平方甚至几个平方的坵块栽种水稻,被称为“蓑衣坵”“斗笠坵”“手掌坵”。湘乡俗语中有很多是和勤劳的行为习惯有关的。如,“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菩萨冒系裤就要起来”,“勤耕苦力般般有,依稀浪荡事事无”。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总结的曾家家训,其中有“八宝”,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前六宝,都是一个勤字。
四是俭。就是生活朴素,节约财物,不浪费不铺张。湘乡人素来崇尚节俭,有很多好的传统。湘乡人家庭里有约定俗成的习惯,吃饭不能掉饭粒,掉到桌子上的饭粒都要捡起来吃掉。吃剩的饭菜舍不得倒掉,下餐热一热继续吃。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的扣肉、红烧肉、鱼都要回锅十几次。过去,湘乡人对字纸看得很重,字纸不能随便处理,要保存下来,禁止烧字纸,不准用字纸擦屁股。这是因为,人们把书籍看得很神圣,认为书与圣人有联系,糟蹋书是对圣人的不敬,其次,过去书籍少,很珍贵,相信留下来总还有用。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显赫的家族、家庭在节俭方面也是十分自律的。曾国藩有“一品宰相”、“一衣大臣”的雅号。东山书院由刘锦棠倡建,他捐银一千两。刘锦棠是首任*巡抚,于国家民族有大功。史载,刘锦棠打仗缴获归公,解甲归田后,生活简朴,“廉奉所余,则捐建本籍书院,兴办社仓,倡修文庙及试馆、宾兴堂”。陶龛学校位于谷水白鹭湾(今水府庙水库库区),是罗氏家族的私学。年,罗輈重留美归国,他辞官归里,毁家办学,主持校务30多年,推行新式教育,使陶龛学校声名远播。
五是勇。湘乡人的勇武遐迩闻名,让人刮目相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慷慨赴死。“扎硬寨,打死仗”是湘*作战的鲜明特征。湘乡将士的勇敢顽强、视死如归,无不令敌手胆寒。年11月,在安徽三河镇,湘*悍将李续宾率六千湘*精锐(百分之九十是湘乡人)与十四万太平*劲旅激战。危急时刻,李续宾对部下说:“*兴十年,皆以退走损国威,长寇志,吾前后数百战,出队即不望生还。今日必死,义当死战以报国恩,不愿从者自为计”。部将皆曰:“‘誓与主帅共命’,‘愿从公死’。”是役,李续宾部全*覆灭,无一投降。
谨以拙诗《涟水吟》后四句为本文作结:“漾漾流不尽,勃勃一域兴。一域何足奇,天下济太平”。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宏灯诗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