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腱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复制链接]

1#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检查

本病主要采用X线检查和肩关节MRI检查

1.X线检查

(1)早期的特征性改变主要是显示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所谓肩峰下脂肪线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层脂肪组织在X线片上的线状投影。当肩关节过度内旋位时,该脂肪组织恰好处于切线位,而显示线状。肩周炎早期,当肩部软组织充血水肿时,X线片上软组织对比度下降,肩峰下脂肪线模糊变形乃至消失。

(2)中晚期,肩部软组织钙化,X线片可见关节囊、滑液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等处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钙化斑影。在病程晚期,X线片可见钙化影致密锐利,部分病例可见大结节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等。此外,在肩锁关节可见骨质疏松、关节端增生或形成骨赘或关节间隙变窄等。

2.肩关节MRI检查

肩关节MRI检查可以确定肩关节周围结构信号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炎症,可以作为确定病变部位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多可诊断。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一个小方法,辨别肩周炎:对于肩周炎的病人,举高手臂的视点,或许说举高的方位只能抵达一半。这就阐明是活动受限了。这是肩周炎的主要特征。

鉴别诊断

临床上常见的伴有肩周炎的疾病包括:颈椎病、肩关节脱位、化脓性肩关节炎、肩关节结核、肩部肿瘤,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单纯性冈上肌腱损伤,肩袖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腱鞘炎等。这些病症均可表现为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但是由于疾病的性质各不相同,病变的部位不尽相同,所以,有不同的伴发症可供鉴别。

肩周炎发病率高,中医的方剂也很多很杂,这里仅汇总整理其中来源明确,效果可靠的方剂供参考。

几位老中医的经验方

1,郭剑华,当归四逆汤

医院主任医师郭剑华

朱某,女,52岁,退休工人。因“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月余”于年4月11日来诊。患者素体弱,形寒怕热,1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右肩部疼痛,疼痛以夜间为甚,不能入眠,右上肢活动受限,右肩冷痛如寒风刺骨感,痛甚时前臂及手指麻木沉重,需家人协助穿衣梳头。

右肩无明显肿胀,肩关节压痛广泛,活动度上举度,外展80度,后伸15度,内收20度,右手后背触及骶尾椎。脉细涩,舌质淡,苔薄白微腻。

予当归四逆汤加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20克,白芍20克,桂枝15克,细辛5,甘草6克,大枣10克,通草6克,桑枝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

10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嘱早晚坚持做肩关节功能锻炼操10~15分钟。患者药后右肩关节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守上方加川芎10克,服用12剂,临床诸症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2,刘定安,防风根汤经验方

医院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刘定安

陈某,57岁,右肩部疼痛三月余,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自如梳头、穿衣,自行服用止痛片及按摩未好转,经检查诊断为“右肩关节周围炎”,予以防风根汤加浙贝母、白芥子、陈皮煎服。

防风根10克,白术10克,姜*7克,生*芪20克,嫩桑枝10克,当归10克。

1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

结合功能锻练,服药7剂而治愈。

3,郭宗正,养血柔肝经验方

河南洛阳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宗正

蒸首乌30克,枸杞20克,当归20克,*参20克,柏子仁15克,枣仁15克,茯苓10克,桑枝30克,鸡血藤20克,路路通30克、白蒺黎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

这个方剂适合肩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或跌打损伤或每遇天气变化而加重等肩周疼痛。

肩周炎常见为气血虚弱,外受风寒,内经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蒸首乌、当归、枸杞养血以柔肝,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4,侯振民,*芪桂芍汤

侯振民,主任医师,教授,医院老年科主任。《古今特效单验方》

*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防风10克,当归12克,威灵仙10克,羌活10克,桑枝12克,甘草6克。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若痛甚者加乳香9克,没药9克。补益气血、祛风胜湿散寒,适用于寒湿阻滞,患侧肩部疼痛,遇寒加剧,活动时加剧的肩周炎。这个方剂属于比较经典的治法。

肩周炎分类实用方剂精华版

中药内服,通络止痛方剂

方1,白芍蜈蚣散

浙江中医杂志,(11):

白芍~克,蜈蚣12条,姜*12~15克。

共研细粉,每日3次,每次12~15克。

养阴通络止痛。

方2,

山东中医杂志,(4):19

熟地*、鹿角霜各30克,桂枝、炮姜、麻*、白芥子、姜*、没药、羌活各1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活血温经,通络止痛。

方3,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桑枝、鸡血藤各30克,丹参、威灵仙各15克,桂枝、川芎、橘络、丝瓜络、香附各12克。

水煎服。活血通络止痛。

方4,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羌活、片姜*、防风各10克,炙*芪15克,赤芍12克,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5枚。

水煎服。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营卫两虚,风寒湿邪乘虚而袭所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炎。

方5,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姜*15克,羌活、炒白术各10克,炙甘草5克。

散寒湿,通络止痛。寒凝痛甚加桂枝、白芍;湿重加苍术;瘀阻痛如针刺加鸡血藤、炮山甲;缠绵不愈加蜈蚣、乌梢蛇,水煎服。

方6,

娄多峰验方

当归、生地*、丹参、透骨草各30克,羌活18克,桂枝、香附各15克。

水煎服。

局部冷痛较剧加制川乌、制草乌;热痛加桑枝、忍冬藤;刺痛加乳香、没药;久痛不愈加地龙、蜈蚣;气虚加*芪。

方7,

李志辉验方

葛根15克,麻*、桂枝、白芍、姜*各10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2枚。

水煎服。

中药内服,散寒祛湿方剂

方8,

*芪桂芍汤

江苏中医,(8):23

*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防风10克,当归12克,威灵仙10克,羌活10克,桑枝12克,甘草6克。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若痛甚者加乳香9克,没药9克。本方功在补益气血、祛风胜湿散寒,适用于寒湿阻滞,患侧肩部疼痛,遇寒加剧,活动时加剧,甚至不能梳头、穿衣。

(侯振民.古今特效单验方)

方9,

秦艽10克,木瓜20克,全蝎2克,川乌、草乌各10克,红花8克,郁金、川芎、羌活各10克,透骨草、鸡血藤各30克。

以上药物浸入60度左右的粮食白酒毫升中。半个月后即可食用,每晚服用15~30毫升。功效:祛风散寒,养血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的疾病。

注意,糖尿病、痛风、血脂代谢紊乱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及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忌用本方。大部分患者服用药酒初期均有头晕、口干、易汗等症状,一般数日后可自愈,若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可嘱患者吃水果。治疗期间结合自主功能锻炼。

方10,

四川中医,(6):47

桂枝、大枣、姜*、羌活各15克,生姜、甘草各10克,白芍、桑枝各30克。

水煎,每日1剂,煎汤毫升,分3次服,每次服毫升。功效:祛风散寒除湿,调营卫,利血脉。

方11,

新中医,,22(12):24

羌活、*参各12克,秦艽、防风、当归、茯苓、白芍各10克,*芪、熟地*各15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炙甘草各6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益气养阴,散寒祛湿,通络止痛。

适用于肩周炎(寒湿痹阻型)。

方12,

湖南中医杂志,(2):17

茯苓、桑枝、白术、半夏、白芥子各15克,枳壳、姜*、生姜各10克,玄明粉6克。

水煎服。通络除湿止痛。

中药内服,益气活血方剂

方13,

*芪葛根汤

陕西中医,(12):13

*芪、葛根、秦艽各20克,三七、当归、防风、山茱萸、伸筋草、桂枝、姜*各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尤甚。

方14,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24

*芪30克,羌活25克,当归、防风各20克,姜*、赤芍各15克,甘草、生姜各5克。

水煎服。益气活血止痛。

方15,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14

生*芪、全当归各30克,淫羊藿、片姜*、伸筋草、防风、羌活、白芥子各9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益气活血,疏风通络。

方16,

中医杂志,,27(10):29

*芪30克,桂枝、白芍各10克,葛根30克,片姜*10克,嫩桑枝10克,威灵仙12克,当归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益气通络。

中药熏洗方剂

方17,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桂枝、防风、威灵仙、五加皮各15克,荆芥、细辛、没药各10克。

将药物装入药袋内扎口煎汤,趁热熏洗患肩,每次30分钟,同时用药袋热熨患肩,每日1~2次,每剂药可用3~5日。

方18,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16

桑枝90克,槐枝、柏枝各60克,柳枝、松枝、艾叶、桂枝各30克。

水煎去渣,加白酒50毫升,熏洗患处。

温经通络止痛。

中药外敷方剂

方19,

《河北验方选》

鲜姜20克。

捣如泥,敷患处,每日1次。

温经止痛。

方20,

上海中医药杂志,(1):29

川草乌、樟脑各90克。

研末,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老陈醋调成糊状,匀敷压痛点。

通经止痛。适用于肩周炎疼痛较重者。

方21,

中西医结合杂志,(1):50

铁屑克,陈醋60毫升。

取温水与陈醋混合(比例为3∶2),再与铁屑混匀,装入布袋,敷贴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2~15次为1个疗程。

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型肩周炎

方22,

山西中医,,2(2):

川乌、草乌、樟脑各90克。

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药末适量,用醋调成糊状,敷于压痛点,厚约0.5厘米,外裹纱布,用热水袋敷30分钟,每日1次,连用5~7日为1个疗程。

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方23,

葱白30克,食醋少许。

先将葱白捣烂如泥,再加入食醋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

通络止痛。

方24,

侧柏叶克。

上药装入布袋内,加水煮热后,外敷患处。

祛湿通络。

方25,

生姜克,葱籽克,红酒毫升。

捣烂炒热敷痛处,每日1次。

通络祛寒止痛。

方26,

姜*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桂枝15克,秦艽15克,当归15克,海风藤15克,桑枝15克,乳香9克,木香9克,川芎9克。

以上11味加水煎取药液2次,倒入盆中,药液中放毛巾2块,将浸满药液的热毛巾稍稍拧干,热敷疼痛点,范围逐渐扩大至整个肩关节周围。毛巾冷即换,交替使用。每次热敷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热敷1次。

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27,

川乌15克,桂枝15克,防风15克,麻*15克,赤芍15克,艾叶15克,五加皮15克,威灵仙15克,木通15克,细辛10克,葱、姜各适量。

以上12味药,加水0毫升,煎沸15分钟,离火,不必过滤,趁热熏患部,待温度40℃时用毛巾擦洗。每次熏洗15~20分钟,每日1~2次,每剂药可洗4~5次。

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温经通络。适用于肩周炎,症见局部酸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方28,

梁华梓《常见疼痛中医简便诊治》

吴茱萸、薏苡仁、紫苏子、食盐、茺蔚子、莱菔子各30克。

共研粗末,炒热,布包热敷患肩,每次30分钟,每日2次,连用5~7日。

方29,

浙江中医杂志,,17(6):

天南星、生川乌、生草乌、羌活、苍术、半夏、姜*各20克,白附子、白芷、乳香、没药各15克,红花、细辛各10克。

共研细末,加食醋、蜂蜜、白酒、葱白捣烂,鲜生姜适量,白胡椒30粒研碎,炒热后纱布袋盛装外敷患处。

活血通络,散寒止痛。

方30,

《中国民间草药方》

蓖麻杆30克,楝根皮12克,小茴香20克,蒲公英30克。

捣烂敷贴患处。

祛风除湿通络。

方31,

《中国民间草药方》

椿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榆树枝各20克。

将药物捣烂,调拌白酒,敷贴患处。

祛风除湿通络。

中医药枕方剂

方32,

《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

川芎、细辛、丹参、羌活、黑附片、乳香、没药、桑枝、桂枝、红花各克。

上药分别烘干,共研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

令病人枕于颈肩之下。本枕要比一般药枕长一些。

方33,

中医杂志,(5):41

当归、羌治、藁本、炙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广地龙、广血竭、灯心草、石菖蒲、桂枝、细辛、紫丹参、莱菔子、威灵仙、防风各克,乳香、没药各克,冰片20克。

上药除冰片外,一起烘干,共研粗末,兑入冰片,和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于项下。

网红食疗方剂,桑枝鸡汤

方34,

老桑枝60克,老母鸡1只,盐少许。

将桑枝切成小段,与鸡共煮至烂熟汤浓即成,加盐调味,饮汤吃肉。

祛风湿、通经络、补气血。

适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刺血案例:

何某某,男,57岁。滁州市天长人。年11月10日初诊。

左肩关节疼痛3月余。在无任何诱因下出现疼痛,晚间疼痛加剧,无法睡眠。

现肩关节上举、后伸、摸耳均明显受限。颈椎活动良好,局部压痛明显。

刺血大椎、左尺泽等经验穴出血总约毫升,艾灸15分钟。此次治疗后疼痛大大缓解。

11月20日,症状已基本消失,来复诊。取左尺泽、左肩前穴等经验穴出血约毫升,艾灸20分钟,现今已痊愈,做农活,左肩抗重物,没有出现反复的迹象。

刺血需要专业人士操作,未经培训不得擅自针刺

··········································································································

1、功能锻炼

肩周炎平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注意肩部的活动,做臂上举、外展、旋肩等活动,并可配合肩部保健按摩,以保持肩关节的滑利。肩周炎发作时,不能因疼痛而不动,在能忍受的前提下,多进行肩关节各种方向的运动,以减轻粘连。

能改善关节血运,增加关节、肌腱的滑液分泌,恢复关节的功能。在疼痛能够忍受情况下逐渐加大关节活动范围。锻炼时要做肩关节外展、后伸、前屈、旋转运动,直至能够环绕运动。要双侧肩关节同时运动。先活动全身其它关节,后活动病变关节效果更好。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辅助性的,用于消炎、止痛。外用涂剂也可选用。痛点局限时可用醋酸强的松或醋酸可的松局部封闭,但一般不做关节内封闭,以免损伤关节软骨。所以药物治疗最好的方法是马老师推荐的中药膏贴外敷治疗,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无副作用,想了解的可以单独咨询作者。

3、理疗

目的是改善肩部血运,消炎止痛。理疗与功能锻炼及药物治疗并用效果较好。推拿、按摩、针灸及拔火罐均有一定疗效。

4、手术治疗

病史长、病情严重的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有: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术、喙肱韧带切断术等。在国内真正需手术治疗的病人不多。

目前大部分肩关节疾病可采用微创的治疗技术,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小了创伤,还大大提高了预后恢复的效果。同时,配合术后的锻炼,患者的恢复效果十分显著。

若有不理解或者更多用药咨询,请咨询医师;或者加医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