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腱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肌腱病的治疗那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复制链接]

1#
肌腱病是体育运动和日常活动最常伴发的医学问题,常见的疾病有:跟腱腱病、肩袖损伤、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髌尖末端病等。肌腱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临床上以肌肉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肌腱、韧带损伤占骨骼肌肉损伤的45%,其中肩袖、跟腱、髌腱为肌腱损伤最常见部位。在球类专业运动员中,肌腱病发生率高达22%,给患者及整个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负担。目前认为肌腱病病因主要与过度使用有关,此外年龄、性别、解剖异常、全身性疾病(如高脂血症)等也是重要因素。病因及发病机制肌腱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有三种可能:一是肌腱过度使用学说,肌腱在频繁或过度使用过程中,不能适应反复出现的极限生理负荷,出现胶原纤维微损伤,导致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广泛性肌腱退变;二是炎症介质学说,即肌腱分泌各种炎症介质介导了肌腱损伤、肌腱炎和肌腱病变;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因为机械刺激或炎症介质诱导干细胞异常分化,过度负荷导致肌腱内胶原纤维和细胞因子的比例改变,使腱细胞和肌腱干细胞生长微环境发生变化,诱导TSC错误分化成脂肪细胞、成软骨细胞和骨细胞等非腱系细胞,导致肌腱病变形成。

治疗

1.非手术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它可以通过抑制促炎物质的产生来减轻疼痛和炎症。在肌腱病的治疗中使用很广泛,虽然口服和局部非甾体抗炎药都能短期减少与肌腱病相关的疼痛,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它们在慢性肌腱病中的疗效。(2)皮质类固醇注射的皮质类固醇是肾上腺皮质产生的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类似物。局部皮质类固醇注射用于各种肌腱疾病的治疗。尽管广泛使用,但关于皮质类固醇注射在肌腱病中的临床疗效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皮质类固醇注射短期内(范围0-12周)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是有益的,但中期和长期的疗效(≥52周)尚不清楚。(3)偏心运动偏心运动是在负荷下拉伸肌肉和肌腱,可以对肌腱的结构及其力学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肌腱及其血管供应的恢复也有作用。偏心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肌腱周围I型胶原的合成来促进肌腱的愈合,这一变化可减轻肌腱在负荷过程中的疼痛。偏心运动已被证明能改善下肢肌腱病的症状和功能,包括慢性髌骨肌腱病和跟腱病。(4)体外冲击治疗(ESWT)ESWT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疾病,如足底筋膜炎、钙化性和非钙化性肩关节肌腱病、肱骨外上髁炎、髌骨肌腱病和跟腱病变,但其有效性仍存在争议。ESWT可诱导功能性蛋白对应用组织有多种作用,包括软骨保护作用、新生血管、抗炎、抗凋亡,组织和神经再生。有研究发现,高能量ESWT对慢性钙化性肩关节肌腱病患者有减轻疼痛和改善肩部功能的效果。(5)治疗性超声波治疗性超声发射高频声能,能够在组织中产生热和机械效应,现在被广泛应用于软组织疾病的物理治疗。超声后通过上调细胞内通路促进细胞增殖、胶原生成和非胶原蛋白合成。超声治疗不同肌腱病或促进肌腱愈合的有效性缺乏临床证据。(6)透明质酸(HA)HA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量粘多糖,主要存在于活细胞的液体细胞外基质中。关节内注射合成HA补粘剂治疗骨关节炎的应用十分广泛。补充的HA在关节中起润滑剂和减震器的作用。能够修复滑膜液的保护粘弹性、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研究发现不同注射疗法对于肩峰下损伤有较好的效果,但关于肩袖肌腱病的疗效尚无定论。关节周围HA注射对肱骨外上髁炎疼痛缓解有显著的益处。(7)富血小板血浆(PRP)PRP除了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外,还含有血小板分泌的7种基本蛋白质生长因子,包括3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上皮生长因子。这些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用于临床上肌腱骨骼疾病的治疗。PRP注射在肩袖肌腱病患者长期(≥24周)功能改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RP注射可显著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期(12-26周)疼痛和肘部功能。有研究发现PRP注射似乎是治疗髌骨肌腱病的有效方法。(8)增生疗法增生疗法是一种再生技术,通过注射一种相对较小体积的刺激性物质以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最常见的是高渗葡萄糖溶液。注射液引起的局部刺激可促进炎症和组织愈合,增强受损的肌腱、韧带和结缔组织等关节组织,最终改善功能减轻疼痛。一项研究发现,在减轻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方面,多药疗法比安慰剂更有效。有研究表明对于跟腱病,增生疗法可能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9)干细胞干细胞是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一种细胞。干细胞可以根据其谱系差异效力进行分类,包括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肌腱干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干细胞可以通过分化为新的肌腱细胞促进肌腱愈合,其对慢性肌腱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此外,干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刺激组织修复。Connell等在一项对12例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的小研究中发现,注射皮肤来源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有很好的效果,6个月后肌腱新增血管数目减少、肌腱厚度增加。干细胞治疗似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至今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超过6个月且疗效欠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针刺、可控消融等离子技术、经皮腱切除、经皮腱周剥离、开放腱切除+腱周膜剥离+肌腱移植、等离子刀消融术、内镜技术等。目前常规开放手术主要包括切除纤维性粘连组织、移除退变的结节、在肌腱上做纵行切口观察有无肌腱内损伤,同时重建局部的血供、刺激剩余存活的肌腱细胞增殖愈合;经皮跟腱松解术;采用复合性经皮纵行腱松解术;可控消融等离子技术;内镜下进行腱周松解和清创、纵向肌腱切开等。肌腱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治疗方法尚不能使损伤或病变的肌腱完全修复再生,从而难以恢复其原有结构和机械性能。肌腱干细胞(TSPC)的发现及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将会为肌腱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实现肌腱病的治愈指日可待。参考文献ConnellD,DatirA,AlyasF,etal.Treatmentoflateralepicondylitisusingskin-derivedtenocyte-likecells[J].BrJSportsMed,,43(4):-.

本文为运动科大世界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删改。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