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腱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运动损伤的康复,手法为首法 [复制链接]

1#

因为:运动损伤不具备自愈性。

在之前的《结构》一文中,我们提到过一个对人体认知的误区:

由于运动系统具备超高的,就会令我们误以为,它也具备超强的。

人体在遭受运动损伤之后,经过一段时间,随着肿胀的逐步“缓解”,疼痛的逐渐消失,并且因为有代偿的功能存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影响我们“正常”运动。

因此,很容易让我们认为:不疼,或者不耽误运动,就代表“好了”。

其实,运动系统的损伤,不会像外创性损伤那样“伤口自动愈合”,或者像机体受病*感染之后,免疫系统开启防御和清除异物的能力。

受伤部位只是暂时地被“阻断”神经传导了,就像裤子或者衣服漏了个洞,贴个补丁掩盖它。

由于时间的存在,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因此,运动系统的损伤,不具备自愈性。

当骨或骨连接遭受外力,导致损伤时,通常会以“增生”的方式“打补丁”。

而肌肉,肌腱,筋膜这些软性组织受伤的时候,通常会采取“闭锁”的方式,阻隔神经传导,进而避免持续疼痛。

当然,功能也因此进入“休眠状态”。

也就是说,同一部位遭受的多次损伤,只能叠加,不会抵消。

还拿补补丁来打比方就是,如果一个补丁的位置,再被刮到,我们会把这个补丁拆掉,再补一个新补丁,这种叫真正的“自愈”。

很显然,我们已经受过伤的部位,再次遭受不可被转化的力时,实现不了这一点。

我受伤了,就要休养

通常情况下,导致软组织的损伤的原因,会有两大类:

一是,肌肉发达程度不够,导致运动功能或幅度有限,不足以产生或应对必须的“动能”,逼迫肌腱代偿,筋膜或韧带过度收缩。

二是,肌肉在充血的状态下,遭受外力,导致筋膜黏连,形成局部“淤堵”,无法正常实现的做功模式。

我们通常把第一种情况叫,第二种情况叫(产生筋结)。

发育受限的肌肉,就需要我们用手揉按相应部位的筋膜,就像捻塑料袋一样地,把未被激活的弹性,都开发出来。

而有筋结的部位的处置,就需要我们用手法耐心、细致、灵活地将所有淤积的血液,从淤堵的部位,挤压出去。具体原理和必要性,参见《关于肌肉做功的一个大胆假设》。

无论哪种情况,手法,都是必要且首要的,因为:

发育受限的肌肉,不实现激活,即使我们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它也会“滥竽充数”。

有筋结产生,受损的肌肉,淤堵部位的垃圾不清除,也是无法高效地进行血液循环的。

的确,在进步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但因某种原因发育程度滞后,或者是因外伤导致功能受限的部位,我们就没有必要刻意强调“自主做功”的优越性了,“被动激活”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疼痛是界碑:

出去——受损,

回来——康复,

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

出去、回来都经过它,

才算“走对路”了。

因为,不破除受损部位的“电阻”,激活神经通路的传导和血液循环,我们的局部的肌肉,是无法正常、自主地参与机体做功的。

不能恢复正常、完整的做功,也就不算真正的“康复”,甚至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再次发生。

还是那句:

有闲置,必有代偿;

过劳者,注定损伤。

susan姐姐爱说话

不求喜欢,但求点赞和在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