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的准确位置:从人体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
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穴),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穴),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大陵穴),进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穴)。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天池穴、天泉穴、曲泽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
心包经的作用
拍心包经可化解心郁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两臂我们可以采用拍心包经的方法。
首先要讲按摩的原则。一般来讲,按摩按手臂内侧就可以了。像拍心包经就是走阴而不走阳。因为阴是为血,它不容易动;阳气为气,易动,所以只要把阴经活动开了,阳经自然就能走通了。
拍心包经先要掐住腋窝下的极泉穴,极泉穴为心经上的穴位,是解郁的大穴。如果人经常郁闷,就可能在腋窝下长出一个包,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把极泉穴弹拨开了以后,就能逐渐化解了包。
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然后在这里多弹拨几下,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
心包经与心经的关系
《*帝内经》中认为,心经是君主之官。君主之官就有个特性,就是君主不受邪。心包经相当于心经的外卫。外卫是代君受过者,就好像过去的宦官。如果君主有了问题,我们不能去打君主,就是不能直接去打我们的心脏,那会更加危害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是可以去打宦官,宦官就是替君主受过的,所以可以去拍打心包经。我们平常可以多弹拨腋下的极泉穴,然后拍打两臂前缘的中线,这个动作对缓解心经郁滞等多种疾病很有好处。
在心包经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膻中穴。这个穴位于两乳的正中线。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气着了,经常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是在拍打膻中穴。中医里认为,心包主“喜乐出焉”,就是我们的快乐都是从胸口的膻中穴这里出来的。所以,有句老话叫心花怒放。心花怒放的着眼点就是指膻中穴。膻中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西医的角度就相当于胸腺。
日常生活中,每天晚上没事儿的时,就可以拍心包经,特别是患有失眠症的人,这样做既是养生保健,还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涉及心包经还会有一个问题,有的人手心老出汗,这相当于心包经不收敛,因为人的心包为厥阴经,是主收的,不收敛就会手心出汗。常有人只要一紧张就爱拼命地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的帮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经。那么什么叫“天”呢?其实人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天,我们的生命就是我们的天。就拿人心情紧张时搓手心这个动作来说,就是人在下意识地刺激心包经,导致手心冒汗,但我们不会去拍打心脏,那样就伤害了身体。人只有在喜悦的时候,才会捂住心脏这个地方,不使心气过于外泄。这些有趣的现象其实在间接地告诉我们很多养生的道理,不要忽略了人体本身的这些下意识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
说明:在心包经的穴位进行按摩,在上图中所标示的位置附近寻找穴位,找到了穴位,稍用力压就会感到明显的痛感就对了。每天在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
除了心包经之外,应再按摩任脉的膻中穴(两乳之间)和膀胱经的昆仑穴(外侧脚踝后方腱前凹陷处),其中昆仑穴的按摩应在按摩心包经之前实施,这样比较容易将心包积液排出。
中医有许多强心的药,其实其中效果最好的,不过和按摩心包经相同而已。强心最好的药就是人蔘,因此按摩心包经和服用人蔘有着类似,甚至会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五行与心包经
从中医五行理论,心属火,脾主土,火能生土,心脏的能力提升,必定能够提升脾脏的能力。由于心包经的通畅,能使心脏发挥正常功能,间接提升了脾脏的能力。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器官,因此按摩心包经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多数疾病,按摩这条经络都能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心包积液的形成,主要是身体中出现了疾病,脾脏将主要能力用来和疾病对抗,就将运水的工作暂时搁置下来,心包中的废水就积了下来。由于人体多数的维修工作都在夜间睡眠时进行,因此,多数的积液情形会出现在早上,通常到下午就会退去。
心包在中医里是一个独立的经络,许多病症都和这个经络有关。从解剖学来看,心包是心脏外部的一层薄膜,和心脏之间有部份体液,做为心脏和这层膜之间互动时的润滑剂。供给到皮下的血液也相对的减少,是肥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按摩这个心包经络是减肥最重要的工作。
但是当疾病严重时,人体会不停的和疾病对抗,这时积液就会长时间不退,使得心脏的机能减低,脾脏对抗疾病的能力也跟着下降,进一步恶化心包积液的情形,形成了恶性循环,人体会和疾病形成对峙的局面,就出现发烧的症状。这时人为的按摩心包经可以快速将心脏中的积液排除,提升心脏的能力,帮助脾脏打赢这场战争,烧就退了。因此,按摩心包经也是退烧的最好方法。
按摩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时,在人体胸前肋骨的下方,可以听到流水声的变化。在按摩前先听其声音,按摩穴位时再听,就能比较其差异,其声音的差异就像在挤出容器中的液体一样,压了穴位一会儿就能听到一些东西流了出去。由于按摩的穴位和声音的出处有一段距离,因此从手压下去,直到听到声音的变化,有一段时间差,按摩每个需要按摩的穴位都会产生声音,如果长时间按摩一个穴位,既没有痛感也没有回馈的声音,就表示这个穴位没有问题,不需要按摩。
如何按摩心包经
由于按摩时会阻断经络中体液的流动,因此按摩时,先压住穴位,心里数一到二十,然后放开一会儿再压,如此反复进行,每次约三至五分钟。
如果自己一个人在家,没人可以帮忙听,可以到药房买一个医生用的听诊器,用带子将听筒固定在肋骨下的位置,就可以自己按摩自己听了。
简化的按摩心包经方法:虽然整条经络的按摩,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并不能坐下来好好的按摩。而身体又正好有不舒服,例如,晕车或晕船时,或平常突然感到胸闷、气喘不过来,手脚无力等,只需要按摩胸口任脉的膻中穴,就能很快使症状得到缓解。
按摩心包经三个步骤
改善心包积液过多需要在膀胱经的昆仑穴、任脉的膻中穴和整条心包经上按摩。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先按摩昆仑穴,第二步按摩膻中穴,第三步按摩两手的心包经。
第一步:按摩昆仑穴
昆仑穴在膀胱经上两脚外侧脚踝后方凹陷的部位。膀胱经是身体各条经络排除垃圾的出口,就像身体的大排水沟一样。身体十二个脏腑相应的经络,在膀胱经上都有对应的穴位。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按摩昆仑穴能够有效帮助心包经的通畅,而且先按摩昆仑穴,再按摩其他心包经相关的穴位,效果最好。因此,将这个动作放在改善心包积液的第一步。心包积液过多时所积存的都是身体的废水,先按摩膀胱经上的昆仑穴,可以有效疏通排水的出口。
可以用食指第二个指节按摩昆仑穴。按摩的时间约1-3分钟,如果按摩时有强烈的痛感,则按摩的时间长一点。通常不痛时代表经络应该是通畅的。但是当身体血气很低时,会由于身体神经系统的迟钝,造成即便经络不通也没有痛感。按摩昆仑穴就能在肋骨下的位置听到流水声的变化,因此,理想的做法可以一边按摩一边听流水声,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掌握按摩的诀窍。
第二步:按摩膻中穴
膻中穴在身体正面中线的任脉上,在两个乳头的联机和身体中线相交的位置。可以用大拇指按摩膻中穴,心包积液过多时,这种按摩有强烈的疼痛感。每次按摩1-3分钟,不需要太用力,免得一次按摩之后,接下来几天一碰就痛。用手按摩膻中穴的缺点是很容易造成强烈的疼痛感,另外有一种类似气功的方法,利用意念按摩就没有这个缺点。
把手指轻轻放在膻中穴上,完全不用力,只是指引自己的意念集中于膻中穴。数分钟之后,指尖上如果能感受到和心跳相同的脉动,就表示意念已经集中于那个穴位了。然后持续一段时间,时间愈长愈好。这就是意念按摩,比用力按摩的效果更好。这个方法用来按摩胸前的主要穴位,有很好的效果,但四肢上的穴位则由于意念不容易集中在那些部位,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到。
以前孩子小时,我常用意念按摩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入睡。方法是将我的手放在孩子的膻中穴,把我自己的意念集中于指尖,同时要求孩子也把注意力集中于我放手指的部位,当他的意念集中时,我能立即察觉血脉的跳动,就像手摸着心脏似的。他一分心,脉动立即消失,随即敦促他集中意念。这时他身上的血液会往膻中穴集中,大脑的供血减少了,很快就能人睡。这是帮别人意念按摩的方法。
在帮别人按摩时,也要利用一部分自己的意念才会有好的效果,不能只用蛮力。首先要让自己的意念集中于对方的穴位,如果配合适当的力度(不需要很用力),被按摩的人会感觉力度像是钻人穴位深处,而且愈来愈深,这是最理想的按摩。这种按摩的方法,只要有些微的揉动,幅度不需要太大,也不一定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有时只是前后微动就可以。
第三步:按摩两手的心包经
子午流柱的经络顺序,心包经在肾经的下一条,是从胸往手循行。按摩时则逆着方向从手指尖的中冲穴往胸的方向。
有一种说法,顺着经络循行的方向按摩为补,逆向则为泄。按摩心包经的目的在于排除经络中过多的垃圾,因此为泄。
按摩心包经,通常以大拇指顺着穴位逐一按摩。没有经验的人,穴位的定位是一件很困扰的事,由于每一个人的身高、手脚的长度都不同,因此,穴位不能用一般的尺来量。中医用的是每一个人自己身上某一个部位的长度作为量尺。可以用拇指第一节长度为一寸,或以中指第二节长度为一寸,也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加起来的宽度为一寸半。
心包经在手臂内侧的中心线上,按摩从中冲穴开始,依序为劳宫、大陵、内关、间使、郄门、曲泽、天泉、天池等九个穴位。寻找穴位时,先用拇指第一节或中指第二节的长度,依下列位置说明找到大略的位置之后,在前后左右附近试按,通常正确穴位点被按的感觉和非穴位点有明显的差异。有时会比较痛,有时会比较酸。刚开始有一点难度,试过几次之后,就很容易了。如果真的很困难,建议就近找个中医专业的经络按摩师傅指导。
中冲穴在中指指节上。
劳宫穴在握拳时中指指尖触及掌心的位置。
大陵穴在腕横纹中线。
内关穴距大陵穴两寸。
间使穴从大陵穴上三寸,也就是从内关穴上一寸。
郄门穴从门使穴再往上1寸。
曲泽穴在肘横纹中央。
天泉穴乳头等高线下一寸。
天池穴乳头外一寸,和乳头等高。
心包经病表现症状
感到胸闷、喘不过气来,手脚无力,日渐消瘦等
重要观念:传统中医的医疗手段,在古书中的记载是分为砭、针、灸、药四种方法。“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四种方法之首,可见是各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除了“砭”的治疗效果可能特别好以外,由于它完全不需要特别的材料和工具,只要一双手或简单的刮痧板或瓷汤匙甚至扁平光滑的石头就行了。只要懂得医理,随时随地都能为人治病,是最方便的医疗方法,因此被古人将之列为各种治病方法之首。
一个好的中医应该精通四种方法,视实际需要及资源状况,选择最好的方法为人治病。但是由于“砭”的治疗方法,医生最耗体力,也最耗时间,最不容易赚钱,动手动脚的像在干粗活一样,形象并不是佷好。而开方取药,不但能用最少时间、最少体力为人看病,也能维持医生专业权威的形象。同时在药材上也比较容易抬高价格,可以使医生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多年演变下来,最终“以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主流,而各种“砭”的手段却沦为民俗疗法,正牌的医师不屑为之,中医的功效也大打折扣。有些以“砭”治疗为主的疾病,就成了今天的不治之症,例如,重症肌无力(台湾所称“渐冻人”,或神经元疾病)是最好的例子。
重症肌无力最早的成病原因多半是肠胃的细菌感染,加上血气低落,形成了心包经长期阻塞,心包积液长期存在,心脏能力长期低落,使得人体的血液长期没有能力进入肌肉组织。没有血液的肌肉自然没有力量,没有血液中营养的供养,肌肉逐渐演变成萎缩的症状,就形成了严重的疾病。只要依照本书中的方法,使血气不断上升,经络逐渐通畅,这种疾病有机会渐渐好转,最终也有可能达到完全痊愈,唯需要为期三至五年的治疗。但愿这个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世界上不再有人受困于这个可怕的疾病。
从中医旳病理辩证分析,肌无力是中医所说“脾不束肌”的现象,肌肉无力主要是脾虚造成的。脾属土,心属火,火生土。心脏的能力直接影响脾脏的能力,相反的脾虚也会直接影响心脏,使得心脏形成积液,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心包经阻塞。而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负责器官,脾虚必定是来自肠胃的细菌感染。
重要发现:这种有流水声回馈信号的按摩方法,是我们最早发现的,几乎按摩身上所有经络的穴位,都能在胸腔或腹腔内适当的部位找到流水声回馈信号。这使得我们的保健按摩不再是盲目的进行,而是可以立即从回馈信号了解按摩的穴位对了没有,也能立即知道自已身体的问题在那里,更能够了解治疗的方法有效与否及治疗完成了没有(也就是经络打通了没有)。
心包经在人体12经络之一,中里先生称其为“救命的心包经”。经常按摩心包经,可有效消除心脏外部的心包积液,解除心脏所受不必要的压迫,使心脏的功能正常得到发挥,有能力将血液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将堆积的废物带走。
(1)天池穴PC1Tiānchí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配伍]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附注]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2)天泉穴PC2Tiānquán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配伍]配内关、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沟治咳嗽、胸胁痛;配侠白、曲池、外关治上肢痿、痹、瘫、痛。[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曲泽穴PC3Qūzé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配伍]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刺灸法]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针刺血;可灸。[附注]心包经合穴
(4)郄门穴PC4Xìmén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配伍]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心包经郄穴。
(5)间使穴PC5Jiānshǐ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配伍]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心包经经穴。
(6)内关穴PC6Nèiguān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配伍]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7)大陵穴PC7Dàlíng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配伍]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附注]心包经输穴、原穴。
(8)劳宫穴PC8Láogōng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配伍]配后溪治三消、*疸;配涌泉治五般痫。[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附注]心包经荥穴。
(9)中冲穴PC9Zhōngchōng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配伍]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刺灸法]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附注]心包经井穴
现代医学并无心包这个名词。古时候的中国人,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心包经包围心脏,有保护作用,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如脸部上火、发红。心悸、目*。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疼痛、麻痹感。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心包经有异常时,压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觉有硬块。心包经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卫等。心包经异常时,请利用以上列举的穴道加以治疗,症状就能获得改善。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