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开始啦
来源:国际康复会议与展览
编辑:小康
脑卒中发生后,部分患者往往会失去基本的步行能力。因此,恢复步行功能,甚至是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行走能力,成为了病友最迫切的愿望。可是,如果不经过正规完整的康复训练,病友走起路来常常是:病腿整体僵硬,站立不稳,走路画圈,拖腿行走。
还有很多患者往往不能独立行走,需要家属的陪伴或者扶拐杖才能勉强步行。而患者上述的步行姿态,叫做偏瘫步态。
“多走走就好了”有时候与“中风了不敢走要卧床”其实一样害人!因此,对于卒中后康复,这三大“不要”和八大误区一定要认识清楚!
遵守三“不要”
1、不要急于行走
卒中偏瘫后进行的康复训练实际上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刚刚能坐能站就着急在家属的帮助下练习行走,那么病友一定会使用“坏腿”怎么容易运动就怎么动的运动方法。容易形成肌肉代偿的错误运动模式。虽然有些轻症病友在这样的训练方法下确实恢复了不错的步行能力,但是大多数病友却不能在患病后的数月内恢复较好的腿部基本运动能力(比如可以较为灵活地脚踝背屈,蜷腿、勾脚,屈膝),如果强行走步,就容易出现问题。
行走需要稳定,需要平衡。病友卒中后,由于病腿出现运动和感觉的异常,会影响平衡能力。如果我们把行走看作左右腿交替单腿站,那么为了保证良好的行走姿势,则需要双腿保持短时的、有良好髋关节和膝关节控制的单腿平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步态不稳、挺膝盖、打软腿等异常现象。
2、不要在基础的功能和力量未恢复前行走
自我基本的控制功能和基础肌肉力量,能自主抬脚完成踝背屈动作,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降低肌张力,平衡更稳定。坚持基础功能和原地基础肌肉力量的训练,基础肌肉力量、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持续完善。然后先进行行走具备的各项动作要领及平衡能力的训练,才能进行行走训练。
3、不要未经科学指导就行走
在进行行走训练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出现异常的姿势和养成不正确的行走习惯。卒中后的步行功能训练并非仅仅是几个“核心训练动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状态动态调整康复训练方案的过程,从而预防偏瘫步态的出现或减轻偏瘫步态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需要真正恢复“好看”的接近正常人的步行方式,需要循序渐进,经由医师或治疗师科学系统地指导去进行康复训练,切勿操之过急!
避免八大误区
很多人对卒中后康复训练都存在误区,这也是久做康复不见效的根源所在。特别是偏瘫患者,他们对此了解不深,导致康复训练不规范、不科学,这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恢复进程。接下来就说说康复训练中经常会涉及到的误区。
除了偏瘫、步行困难,其实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都是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目前对这些后遗症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康复治疗。
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人护理负担,最大限度的恢复工作能力,最终能够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但是错误的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无功,反而危害甚大,下面是中风康复治疗的几大误区,希望能够对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有所帮助。
误区一:不用做康复治疗,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
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不能吃饭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针吃药,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这样认为的,有病了就要打针吃药才能治好,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等的医生、护士都是这样的认为的。
其实,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的,也就是打针吃药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当然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的药物,对防止患者再次发病、稳定病情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在得病6小时内还可以行溶栓治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而脑出血根本就没有药物可以治的。
康复治疗是目前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这在临床上是经过证实的,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普及了,一般情况下,脑卒中7天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大约一个月后会转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接续性的康复治疗。
而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相对缓慢,绝大部分地区没有社区康复中心,医院都没有康复科,再加上群众对康复治疗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正确的康复理念,就造成了脑卒中后不去康复训练,而是一味的想依靠打针吃药就能实现功能的恢复,其结果就是乱治疗、白花钱,对恢复一点帮助也没有。
误区二:康复治疗要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
许多中风患者及家属都错误的认为,只有出现了功能更障碍才要去进行康复治疗,往往是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拖到后遗症期了才开始进行,这样往往是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患者悔不当初。
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错误的康复认识,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发病三个月内)。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
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误区三: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
曾经有治疗师朋友跟我讲,有次偶然听到护工阿姨对患者家属说:“你每天再给我加几十块钱,我来给你们做,跟他们做的按摩差不多,而且还便宜。”
这是最严重错误的观点,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评定、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进行训练,具体的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出问题的。
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这就是没有按照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的要求做导致的,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基本说病人这个胳膊、这个手就残废了。
所以,康复治疗不能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进行,要按照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来做。
误区四:用力过度造成关节损伤
当人体的感觉功能和肌肉张力正常时,肢体的运动会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
例如,一位老年人由于韧带和关节囊的老化,平时手臂向前抬起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只能达到度。如果手臂受到外力继续向上抬举,就会感到肩部疼痛,同时肌肉也会出现反射性收缩,以对抗不适当的运动。
这就是自我保护。如果保护机制不存在了,肩关节任由外力拉到平时不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就会受伤,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患病早期就处于这样的状态。
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希望其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而贸然在其患侧肢体不能主动做各种运动时帮其做过多的被动运动,就极易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
虽然有些损伤较轻微,损伤后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等现象,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这种损伤最常出现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误区五:反复练习痉挛加重
目前认为脑梗塞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但是有些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单纯的练练练,急于求成。
也有很多患者知道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也很用功刻苦锻炼,但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对,只会徒劳无功,甚至有害。
一些不合规范的锻炼,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关节周围无菌性的炎症,肌肉韧带损伤、痉挛加重、足下垂、足内翻、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等问题。
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但是,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
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误区六:康复训练就是练肌肉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治疗师有时会指导患者做一些肌肉力量的训练,有不理解的患者就会以为是在单纯的“练肌肉”而忽视了训练的针对性。
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拮抗肌肌力训练,则可以使痉挛得到相应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稳定。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能加重痉挛,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前臂旋前、屈腕、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
同样的,在对一组肌肉进行肌力训练的时候,应该保证该组肌肉主动肌、拮抗肌的肌力恢复差距不要太大。不能盲目的针对肌肉进行力量加强训练。
误区七:把康复治疗训练当成特效药
康复治疗不是特效药,部分患者对康复治疗训练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做一两次康复治疗就能够马上见到效果,就像吃特效药那样起效快
但事实是目前我们临床康复介入的病人大都是慢性病、长期功能障碍患者,正所谓“慢病慢治”。通过科学、持久的康复训练量的积累,慢慢才会显现出质的改变。
误区八:心态消极、认为康复无望。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脑中风的康复治疗更是这样。近些年来,卒中的群体逐渐年轻化,疾病来得急,来得快,但是治疗与恢复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些患者在容易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放弃的心态,特别是遭遇突然变故的青壮年患者,总希望自己早日恢复到过去的生活,而漫长的康复训练令他们渐渐失去信心,因而自暴自弃。
结语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康复训练讲求的是科学性、有计划性的,只有当肌肉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多时候,越是追求快,采取错误的训练方式,越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恢复效果,反而会加重自己的症状。
对于卒中偏瘫患者,只要有耐心,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能达到生活自理,而这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人可以重新回到岗位上。如果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就必须接受正确的、漫长的康复训练。
本平台注明文章来源的均为转载,转载仅为分享专业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