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花费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328/6131751.html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邪作祟所致,故把治疗这类疾病的穴位称作“*穴”。为战国时期扁鹊所创。
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拓为十五穴。
历代医家对十三*穴疗法都有论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高武的《针灸聚英》对十三*穴的记载基本一致,而与南北朝时期徐秋夫所论十三*穴有所出入,后世医家多采用孙思貌的十三*穴。该法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整脏腑、醒脑开窍的功效,对神志病有较好疗效。
穴位名称
*宫(即水沟穴,刺入3分)
*信(即少商穴,刺入3分)
*垒(即隐白穴,刺入2分)
*心(即大陵穴,刺入5分)
*路(即申脉穴,刺入火针3下);
*枕(即风府穴,刺入2分)
*床(即颊车穴,刺入5分)
*市(即承浆穴,刺入3分)
*窟(即劳宫穴,刺入2分)
*堂(即上星穴,刺入2分)
*藏(即会阴穴,刺入3分)
*腿(亦称*臣,即曲池穴,火针刺入5分);
*封(即海泉穴,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乃横安板1枚,就两口吻,令舌不能动)
再加间使、后溪穴尤妙。
操作方法
常规消*后,持不锈钢毫针依次针刺十三*穴,男子先针左,女子先针右。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施强刺激针法,不留针。
适用范围
十三*穴疗法适用于一切精神疾患,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等,也可用于由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等证。
歌诀
孙真人“十三*穴”歌
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穴须推祥。
一针*宫人中穴,二针*信取少商,
*垒三针为隐白,*心四刺大陵岗,
申脉五针通*路,风府六针*枕旁,
七针*床颊车穴,八针*市闹承浆,
九刺劳宫钻*窟,十刺上星登*堂,
十一*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
十二曲池淹*腿,十三*封舌下藏,
出血须令舌不动,更加间使后溪良,
男先针左女先右,能令*魔立刻降。
穴位定位
1、水沟穴(*宫)DU26Shuǐgōu
别名:人中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配伍]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2、少商穴(*信)LU11Shàoshāng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3、隐白穴(*垒)SP1Yǐnbái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浅刺0.1寸。
[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4、大陵穴(*心)PC7Dàlíng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输穴、原穴
5、申脉穴(*路)BL62ShēnMài
足太阳膀胱经的第62个穴位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
[配伍]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6、风府穴(*枕)DU16Fēngfǔ
督脉的第16个穴位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配伍]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7、颊车穴(*床)ST6Jiáchē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
8、承浆穴(*市)RN24 Chéngjiāng
任脉的第24个穴位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配伍]配委中治衄血不止;配风府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9、劳宫穴(*窟)PC8Láogōng
手厥阴心包经的第8个穴位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配后溪治三消、*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荥穴。
10、上星穴(*堂)DU23Shàngxīng
督脉的第23个穴位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香、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1、会阴穴(*藏)RN1Huìy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12、曲池穴(*腿/*臣)LI11Qūchí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直刺1~1.5寸。
[附注](1)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13、海泉穴(*封)
在口腔内,舌下系带中点处。
正坐位,张口,舌转卷向后方,在舌下系带中点处取穴。
穴下有舌粘膜、粘膜下组织和舌肌。分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和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祛邪开窍,生津止渴。
1、舌缓不收,重舌肿胀,喉闭。
2、呕吐,呃逆,腹泻,消渴。
用细三棱针点刺出血。
14、间使穴PC5Jiānshǐ
手厥阴心包经的第5个穴位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配伍]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经穴。
15、后溪穴SI3Hòuxī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太溪穴主治病证
太溪穴主治前阴,肺胸,五官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遗精,阳痿,遗溺,月经不调,经闭,疝瘕积聚,不眠,癫狂,咳喘,唾血,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鼻衄不止,耳鸣耳聋,热病烦心,多汗,心痛,胸胁支满,消渴,*疸,痿症,腰痛,足跟肿痛,两腿生疮,头痛目眩,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失眠,健忘,遗精,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眩晕,咳血,多梦,泄泻,齿痛龈肿,视力减退,咳嗽,咯血,不寐,腰背痛,足跟痛,现代又多用太溪穴治疗肾炎,膀胱炎,口腔炎,慢性咽炎,神经性耳聋,神经衰弱,乳腺炎,下肢瘫痪,肾炎,遗尿,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喉炎,腰肌劳损,心内膜炎,膈肌痉挛等。
太溪穴主治前阴、肺胸、五官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遗精、阳痿、遗溺、月经不调、经闭、疝瘕积聚、不眠、癫狂、咳喘、唾血、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鼻衄不止、耳鸣耳聋、热病烦心、多汗、心痛、胸胁支满、消渴、*疸、痿症、腰痛、足跟肿痛、两腿生疮等。
太溪穴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太溪穴主治头痛,眩晕,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齿痛;咳喘,咳血;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失眠,多梦;小便频数,泄泻;消渴,腰痛。
太溪穴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龈肿,耳鸣,耳聋,视力减退,咳嗽,气喘,咯血,消渴,不寐,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频数,腰背痛,足跟痛等。
现代又多用太溪穴治疗肾炎、膀胱炎、口腔炎、慢性咽炎、神经性耳聋、神经衰弱、乳腺炎、下肢瘫痪等。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其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触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太溪穴的配伍
(1)太溪穴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2)太溪穴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3)太溪穴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4)太溪配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治小便频数。
(5)太溪配大陵、神门、三阴交,治失眠。
(6)太溪配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委中,治肾虚腰痛。
(7)太溪配太冲、风池,治头痛、眩晕。
(8)太溪配三阴交、听官、听会,治耳鸣、耳聋。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歌
1、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2、大肠主肺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3、脾主胃客
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4、胃主脾客
腹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
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5、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6、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7、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艰履,若人捕获难躲藏,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8、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男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鼻衄目*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9、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10、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目*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11、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
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12、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