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本文为作者原创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背景
此概念由Hotchkiss于年提出:
Josefsson():随访肘关节脱位及移位桡骨头骨折,23例
再脱位4例,均未处理合并的冠突骨折3/4例切除了桡骨头骨折块
19例桡骨头骨折中,12例产生肘关节骨关节炎(均未处理移位的冠突和桡骨头骨折)
——推荐桡骨头假体置换
Broberg和Morrey():
24例中22例随访10年
发现未修复桡骨头或未行桡骨头置换者发生肘关节骨关节炎
Regan和Morrey():
伴有桡骨头骨折和肘关节不稳的Ⅱ型冠状突骨折治疗结果较差
5例Ⅲ型冠状突骨折中,有4例因肘关节僵硬、疼痛和复发不稳致预后差
*冠状突骨折分类:
Ⅰ型—冠状突尖骨折
Ⅱ型—≤50%冠状突骨折
Ⅲ型—>50%冠状突骨折
Regan和Morrey还提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通过肘关节过度屈曲闭合复位;但若过早活动,易产生后脱位或半脱位;且因延长固定时间,易产生肘关节僵硬。
Heim():尺、桡骨骨折(肘关节平面)例。
合并冠状突、桡骨头骨折25例:11例初次手术切除桡骨头,8例发生不可逆骨关节炎,另有8例出现肘关节外翻不稳
鹰嘴骨折合并桡骨头、冠状突骨折者41例:36/41例发生骨关节炎,特别是桡骨头切除者。-----建议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假体置换桡骨头,特别是当肘关节尺侧不稳定时
由于这类损伤的严重性,常规手术治疗常不能达到足够的稳定,特别当桡骨头被切除时。此时,外固定支架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理想选择。Mckee等及Cobb和Morrey都对初次治疗遗留不稳的“恐怖三联征”损伤,应用铰链式外支架维持肘关节同心对位,韧带愈合后尽早活动,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结果。但是,两组作者均指出此技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初次治疗成功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治疗方式的选择
原则上,合并不稳定骨折的肘关节脱位需要开放手术修复,主要目的是恢复足够的关节稳定,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运动弧(屈-伸°,旋前-旋后°)。应尽可能避免延长固定时间到3周,否则再精细的手术技术也会产生肘关节明显的僵硬。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极差
保守治疗的标准是:
①肱尺、肱桡关节同心对位
②桡骨头骨折<25%,或无移位,或没有阻止前臂旋转
③有足够的稳定,以允许在固定2-3周内开始早期活动
但此类损伤很难符合上述标准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如不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未处理尺骨冠状突骨折、未修复或置换桡骨头骨折或切除桡骨头,则失败率极高。如Zagorski报告,此类损伤行桡骨头切除后肘关节再脱位发生率高达62%。
“恐怖三联征”规范化手术治疗
修复损伤结构(冠状突、桡骨头、肘关节韧带),并对保守或初次手术处理失败的病例应用关节外固定支架,以重建肘关节稳定性,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一、闭合复位肘关节脱位
急诊处理先在静脉或全麻下闭合复位
优点:
改善病员疼痛
减低软组织结构张力
降低水肿
容许复位后摄X片以决定下一步治疗
在全麻下复位后,在肘关节运动弧范围内测试肘关节的前后、旋转及内、外翻稳定性
二、复位后影像学检查
标准高质量的前后位和侧位X片
CT检查:了解有无冠状突骨折及骨折块的大小、形状
三、开放手术修复
手术指征及禁忌症
1.手术指征:
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闭合方式无法达到或维持肘关节同心对位
闭合复位后在肘关节运动的功能弧(30°~°内)仍遗留不稳
2.禁忌症:
符合保守治疗标准
患有内科疾患而不能手术
手术入路
1.外侧入路
所有需修复的结构都在外侧(桡骨头、外侧副韧带)时采用
体位:仰卧位,手臂置于手术桌上,上臂上气囊止血带,压力为mmHg,肘下垫软垫以便于做切口
外侧切口
经桡骨头可显露冠状突前方
外侧入路显露:箭头指示冠状突骨折块;外侧副韧带自肱骨远端撕脱,外侧髁裸露,其上悬吊部分伸肌总起点和外侧韧带复合体
2.联合内侧入路
有尺神经损伤表现或肘关节持续外翻不稳定(内侧幅韧带损伤)时采用
内侧切口
游离保护尺神经。若术前有尺神经麻痹,则行尺神经皮下前移
如有必要,可剥离屈-旋前肌群,然后修复
着重修复内侧副韧带明显的撕裂
如内侧副韧带撕裂,可直接观察尺骨冠状突;若未撕裂,可通过劈裂屈-旋前肌群观察冠状突
假如冠状突足够大,内侧副韧带止点可能保留在附着状态
如通过外侧不能修复冠状突,则可通过内侧入路直接修复
3.后侧入路
体位:侧卧位,气垫、腋枕放于体侧。肘关节自然屈曲,以beenbag支撑,可推动肘关节向后呈半脱位。
修复原则
由深到浅
在外侧入路显露下:
冠状突→前关节囊→桡骨头→外侧韧带复合体→伸肌总起点→内侧副韧带(肘关节伸直旋后位不稳时)
1.冠状突骨折的处理
有两种入路方式可显露和固定冠状突:外侧入路、内侧入路。位置较深,特别是从外侧入路显露时,故必须首先处理。根据骨折的大小及相应损伤选择固定方式。
外侧入路:
向远侧延长切口可增加显露
通过桡骨头骨折缺损可观察冠状突
切除桡骨头会明显增加显露并有利于固定冠状突骨折
内侧切口:
外侧切口不足以显露冠状突时
可剥离或钝性劈开屈-旋前肌群,显露内侧副韧带和冠状突。复位固定冠状突骨折后,采用2#不吸收线间断缝合关节囊韧带,可吸收线缝和屈-旋前肌起点
固定:
若尺骨仅有冠状突骨折,则直接固定
若合并尺骨近端横行骨折,则首先用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冠状突骨折,然后固定尺骨近端,可应用后方解剖钢板,在此基础上以拉力螺钉固定冠状突骨块
冠状突骨折的Regan-Morrey()分型:
Regan-Morrey分型:
Ⅰ型冠状突骨折发生的机制:存在争议
过去:称为撕脱骨折,认为是前关节囊及肱肌止点撕脱的结果。在肘关节镜下清楚看到冠状突尖为关节内结构,没有软组织附着,前关节囊止于冠状突尖下方5~6mm处。
Regan和Morrey认为:为剪切机制所致:桡骨及尺骨向后脱位或半脱位时,冠状突撞击肱骨远端而致横行骨折-----冠状突骨折是肘关节发生(后方)不稳的病征。仔细询问有孤立冠状突骨折(X片表现)的患者,可能表述感觉或看到脱位或半脱位的肘关节自行复位。
Ⅰ型冠状突骨折:
骨折块太小且游离于关节内,难以固定,提示前关节囊可能从冠状突附着部撕裂;
取出游离骨块,5#不可吸收缝线缝合前关节囊,通过尺骨近端钻孔至后方打结以增加其稳定性。缝合宽度足够以增加抗拉性,避免缝合过深穿过肱肌损伤肘前血管、神经。
Ⅱ型和Ⅲ型冠状突骨折:
Ⅲ型骨折可能累及内侧副韧带复合体
骨折块大,可前后位固定:
①从骨折块逆行打入一根导针,从尺骨近端背侧穿出,将皮质骨螺钉沿导针从尺骨背侧向冠状突骨块钉入
②若切除桡骨头,可直视冠状突骨折侧面,直接将螺钉从冠状突骨折块向尺骨近端钉入
用1-2枚螺钉固定,也可用部分松质骨螺钉以使骨折块间加压
防止螺钉尖突出至冠状突前方在肘关节屈曲时撞击冠状窝
如骨折粉碎,无法采用螺钉内固定,则运用相同的前关节囊张力带技术(同Ⅰ型冠状突骨折),5#不吸收缝线优于钢丝
2.桡骨头骨折的处理
桡骨头是对抗外翻应力和后脱位的重要结构,在此类损伤中,内侧副韧带常常撕裂,则桡骨头对肘关节的外翻稳定更为重要
主要目的是内固定桡骨头、颈骨折,恢复肘关节稳定性
桡骨头骨折的修复与其他骨折的修复方式一样
内固定必须足够牢固,且不影响前臂旋转
桡骨头骨折的Masson()分型:
Ⅰ型----<25%的边缘骨折,无移位
Ⅱ型----桡骨头部分骨折,伴移位
Ⅲ型----桡骨头全部骨折
Ⅳ型----桡骨头骨折伴肘关节脱位
桡骨头骨折的处理:
不推荐切除桡骨头骨折块,但≤25%的桡骨头边缘骨折块有时可切除
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
Herbert钉:
优势:直径小、骨折块间加压
安置部位:桡骨头非关节面的环形部位(该处不与尺骨近端相接触,也称安全区,可通过桡骨茎突和Lister结节连线的垂直线来确定)
钻孔缝线固定
桡骨头骨折的处理
若桡骨颈有骨折,可采用T型或蝶形钢板固定,安置部位也在安全区
若存在成角畸形,桡骨头在离心状态下进行旋转,严重者限制前臂旋转——要求解剖复位桡骨颈。
若桡骨颈固定位置过低,可能产生肘关节不稳
若固定牢固且骨折愈合,桡骨头坏死很少见,注意保护靠近骨折处的骨间背神经
保持前臂旋前可增加桡神经与术区的距离。在桡骨头、颈周围小心放置拉钩,应放到骨表面,以防插入肌肉内引起神经损伤。
桡骨头骨折的实际情况往往比X片上体现的更为复杂。有报道,计划行内固定的桡骨头骨折有20%~40%因未预计到的困难而改变修复方式,如桡骨头置换。是否行桡骨头置换由手术医生能否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来决定。
桡骨头置换的指征:
桡骨头骨折粉碎,难以复位(常常是关节软骨面)
同时累及桡骨颈的粉碎骨折
骨质疏松
桡骨头已被切除
较早应用的硅或橡胶假体:生物力学性能较差,长期观察有磨损现象。
推荐使用金属桡骨头假体
多轴桡骨头假体:恢复桡骨近端的三维稳定,独立调节假体的直径、高度和柄的大小
尝试复位以决定假体的高度,安放假体的高度是提供肘关节稳定以抵抗前后和外翻应力的关键。假体的高度与桡骨颈切除的平面有关,低位颈切除(由于骨折部位原因)需要较厚的桡骨头。拼凑骨折块来估计假体的直径,同时可确定碎骨块是否全部从关节内取出。
3.外侧软组织的修复
外侧深达骨膜的软组织常常被破坏:
最常见:外侧幅韧带复合体(特别是桡侧尺副韧带)全部从肱骨远端后外侧撕脱,遗留下骨裸露区域;
少见的损伤类型:关节囊韧带部分撕裂肱骨外髁撕脱性骨折
采用缝合锚钉或打孔不吸收缝线修复到肱骨远端
对慢性、复发性不稳则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韧带以获得旋转稳定性
铰链外固定支架有助于软组织修复
4.关节外固定
完成上述修复后,再评价肘关节的稳定性:
在前臂旋前位屈伸肘关节,桡骨头在外侧软组织下可扪及
若桡骨头向后脱位或半脱位,或尺骨旋转不稳,则考虑用铰链式肘关节支架
5.铰链外固定支架固定
肘关节铰链外支架:允许早期活动,保证肘关节同心复位,有利于软组织的修复。将2.5mm克氏针穿过肱骨远端旋转中心以确定支架中心的位置,支架安置于肘外侧。通过术中透视观察导针的位置是否合适,并可评估关节的稳定性。
术后康复
结束手术前再次仔细检查肘关节的稳定性:
肘关节的稳定位置是屈肘90°
前臂旋前位而在屈肘30°~60°
前臂旋后位稳定性最差。
肘后石膏托外固定7天,以防止肘关节后外侧脱位,且有利于皮肤软组织愈合并消除肿胀。
根据损伤类型决定活动肘关节的范围和时间
前6周:在前臂旋前位行屈伸锻炼在屈肘90°位做前臂主动旋转运动
8周时:无限制屈伸运动及力量锻炼
3个月:运动、工作。这主要针对重体力劳动者,也可根据职业、日常活动确定此时限
肘关节功能评价
Mayo评分标准(MayoElbowPerformance):
1.疼痛45分
2.屈伸活动范围20分
3.关节稳定性10分
4.日常活动25分
优:≥9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
并发症
复发不稳或脱位
关节僵硬
感染
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复发不稳
侧位X片显示肘关节后外旋转不稳或肱尺关节间隙不对称
可采用标准的韧带重建术处理,应用铰链外固定支架而不是延长固定时间
桡骨头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可致肘关节疼痛、前臂旋转受限、肘关节不稳
处理:桡骨头切除,金属假体植入(除非桡骨头解剖和关节软骨接近正常)
目前,有一种趋势是软组织愈合后切除桡骨头
异位骨化
相对少见,特别是初期处理成功者
内、外侧副韧带钙化较常见,可致肘活动受限
对这类患者采用吲哚美辛药物治疗
感染
不常见,处理原则是祛除异物
表浅感染——常规用抗生素
关节受累——迅速关节灌注或扩创,全身使用抗生素,桡骨头假体可保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