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1.用法在肩部操作,包括肩上、肩前、肩后及肩外等部位,若有压痛点者,在压痛部重点操作,如肱骨结节间沟部,治疗要充分。若有疼痛波及部位者,操作范围应适当扩大。2.用拿法配合掌、指揉法,在肩部操作,部位同上。3.点按缺盆、肩髃、肩井、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合谷等穴。4.每穴点按后可在局部轻揉以缓解不适感。5.取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之第3法(摇按拔伸第一法),即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外方,用一手拿住伤肩,拇指在后,余四指在前、中指压在肱骨结节间沟。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做肩关节摇法(患者可以忍受最大幅度)6~7次,拿肩之手垫于腋下,拇指竖起,贴于痛处,向健侧用力撑之,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上肢下垂,并屈肘内收,使手尽量触及健肩,再向上拔伸,此时垫于腋下之手拿出,用拇指在痛处按揉,本法可重复二次。6.取冈上肌腱第三法(摇按拔伸第二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伤肩后侧,一手拿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用大鱼际压住肩髃穴处,在拔伸牵引下做摇法6~7次,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拿肩之手垫于腋下,使伤肢下垂并屈肘内收,手触健肩。此时,拿腕之手前臂托住患肢肘关节尺侧,做梳头状,当绕至头顶时使患侧之手尽量触及其对侧耳尖部3~5次,再将伤肢向斜前上拔伸,同时拿肩之手大鱼际在患处推按,本法可重复二次。7.摇肩后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后外侧,先做摇法后将伤肢下垂,拿腕之手前臂抵住患肢肘关节做患肩后伸动作并使患肢肘关节屈曲,背于体后,再上提腕关节,本法可重复做二次。8.内收牵拉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面,令患者前屈,并内收肩关节,此时医者一手(如左侧患肩医者用右手)拿住患肢腕关节上方,一手抵住健肩后侧,双手同时用力推拉(以改善内收)2~3次。9.托肘外旋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之前,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屈曲之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患者外旋1~2次10.牵抖上提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关节上方,轻摇患肩3~5次,双手同时用力上提牵抖患肢,用力要轻柔、快速。11.患肩局部轻揉,并搓、抖上肢。注意:⑴本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⑵在操作5~10法过程中每二法之间应加入轻揉、轻按之法,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肩峰下滑囊,也称为三角肌滑囊,处于三角肌深面与喙肩弓及肩肱关节外侧之间。上为肩峰,下为冈上肌止点。在儿童可有薄隔将其分为肩峰下及三角肌下两部,在成人两者常互相交通可视为一个整体。肩峰下滑囊有协助三角肌,大圆肌等骨骼肌顺利进行运动的功能,又有减少大结节与肩峰突下面的摩擦,而起到衬垫作用。⑴继发于冈上肌肌腱炎或冈上肌断裂者:这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解剖上的因素加入肌腱的退变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而致磨损导致炎症的产生,或部分全部断裂,而刺激滑囊发病。反之,肩峰下滑囊有病变时也隐藏着冈上肌肌腱的病变(邻近组织病变而继发)。⑵直接撞击:肩部遭受明显外力撞击如打碰撞等造成急性炎症。⑶间接暴力:多为肩部外展部位遭受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手、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臂传达至肩,引起肱骨头与肩峰挤压滑囊而造成。直、间接暴力引起者伤后滑囊多表现为血肿,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可表现为水肿。⑴急性损伤者多有明显外伤史。⑵肩外侧,肩上部疼痛,而肩外侧疼痛大多可表现在三角肌前部。急性期肩关节前部肿胀明显,疼痛亦剧烈,可向颈部与上臂部放射。⑶患肩外展、外旋痛加重,并出现运动障碍。对压力敏感,故患者怕压,不能患侧卧。⑷病程较久者,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先后出现顺序依次为: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急性期:消瘀止痛,慢性期活血化瘀,滑利关节。急性期:宜采用较轻柔的手法如指揉、一指禅推法及加入介质后擦法及穴位的点按等。取穴:肩井、肩髃、肩内陵等。慢性期:可用、揉、推、点、按及冈上肌肌腱炎之第三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