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肌腱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BIOFORUM华山医院伍蓉推动技 [复制链接]

1#

一年前,医院(以下简称“医院”)陈世益团队与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集团联合研发的中国首款人工韧带产品获批上市。这是医院运动医学团队首例三类医疗器械研发成果转让、产学研医结合的成功案例。一年后,医院副院长伍蓉在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首届医疗健康融合转化发展论坛上,畅谈医院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发展。

人工韧带:运动医学的创新突破

在复旦《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运动医学科勇夺全国第二,堪称行业“翘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创伤越来越多,运动医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伍蓉解释道。

她告诉上海科技:“比如运动医学科在人工韧带的研究中,通过与材料和工程学科的合作,研发出了能够替代受损韧带的人工韧带,满足了临床病人的需求。这些产品的研发得到了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

据悉,人工韧带的诞生,为韧带、肌腱损伤的手术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为例,传统的自体肌腱手术方案不仅创伤大、恢复缓慢,而且需要长达10个月的恢复期。相比之下,人工韧带的运用大幅缩短了这一过程,术后最快仅需3个月,患者即可重返运动场,恢复速度是传统手术的4倍。

这一创新成果对于职业运动员和广大运动爱好者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大大缩短了康复时间,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医院运动医学科的这一突破,不仅展现了其在运动医学领域的深厚实力,也为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转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伍蓉表示:“运动医学科与医学工程、材料学、生物力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和交叉,有利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医院在支持运动医学学科发展方面,无论是在配备医疗服务设施条件、众多国际赛事的任务保障,还是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是非常积极努力的。”

院企融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

医学创新转化的根本目的是治病救人。如何确保转化成果能真正转化为患者受益的成果?医院深谙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独木难成林”,积极拥抱产业支持,持续深化开展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工作。

在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伍蓉强调了共同兴趣和研究领域的匹配,她表示:“选择合作伙伴时,我们看重双方共同的志同道合。”每一项科技创新都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突破,而是一场关于创新理念与服务健康的变革。医院与某制药公司的合作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双方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抗菌药物的研发”,伍蓉告诉上海科技。这种院企融合的新模式,不仅促进了早期介入和共同研发,还确保了研发出的药物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专利转化驱动:充分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

医院的过程中,专利转化扮演着关键角色。伍蓉说:“医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临床工作,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不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借助了第三方服务机构,来为医生们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和转化服务。”

据悉,医院通过第三方平台,为科研人员和医生提供全流程的转化服务,推动了成果转化数量的大幅提升。这一举措不仅释放了医生的科研潜力,转化动力,医院在研究型学科建设、研究型人才培育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发展。伍蓉总结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

从人工韧带的研发到创新转化平台的建立,医院正以开放的姿态,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可能。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蓝悦

编辑:拾

↓分享

↓点赞

↓在看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